待向寵退下,書房內只餘下諸葛亮與田信二人。
田信站在窗邊,望著庭院中搖曳的竹影,心思卻已飄遠。
曲轅犁、新式翻車、熟肥,這些固然能解燃眉之急,極大緩解蜀中的糧食壓力。
但這還遠遠不夠。
一個強大的勢力,絕不能只靠著吃飽肚子。
基礎的工業,才是支撐一個文明持續強盛的骨架。
幾日後,田信藉著熟悉環境的名義,獨自一人在成都的市集閒逛。
市井喧囂,人聲鼎沸。
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空氣中混合著牲畜、香料、食物以及汗水的複雜氣味。
他走到一處販賣鹽巴的攤位前。
攤主正用一個粗糙的木勺,從一個大陶甕裡舀出灰白色的鹽粒,稱給一個面帶愁容的婦人。
那鹽粒粗大,色澤暗沉,明顯夾雜著不少肉眼可見的雜質。
“這鹽怎地又漲價了?還越來越苦澀……”
婦人接過用麻布包裹的鹽巴,忍不住低聲抱怨。
攤主不耐煩地揮揮手。
“愛買不買!如今能買到就不錯了!”
旁邊一個賣鐵器的攤位,情況也類似。
幾把鋤頭、鐮刀歪斜地靠在木架上,刃口粗糙,甚至能看到細微的裂紋。
一個農夫拿起一把鋤頭掂量著,眉頭緊鎖。
“老丈,你這鐵器也太脆了,上回買的沒用幾日就崩了口……”
攤主也是一臉無奈。
“如今鐵料就是這樣,價錢還高,能打出個形狀就燒高香了!”
聽著這些零碎的抱怨,田信的心頭卻如同被投入了一顆石子,盪開層層漣漪。
鹽,民生之本。
鐵,農耕、軍備之基。
如此劣質的鹽鐵,卻價格高昂,這背後隱藏的問題絕不簡單。
他立刻聯想到了現代的鹽業提純技術和鋼鐵冶煉工藝。
控制了鹽鐵,就等於扼住了民生與戰爭的咽喉。
若這些關鍵資源被少數人把持,不僅百姓受苦,更會滋生腐敗,甚至威脅到整個政權的穩定。
回到諸葛亮府邸,田信還沒來得及整理思緒,向寵便面色凝重地匆匆趕來。
他直接屏退左右,對諸葛亮和田信低聲稟報。
“軍師,先生,末將查到了一些驚人的東西!”
向寵的聲音壓得很低,卻透著一股難以抑制的怒意。
“蜀郡趙家,其勢力遠不止於田產!”
“根據線報,趙家暗中控制了蜀郡境內好幾處重要的鹽井和鐵礦!”
“他們不僅長期偷逃鹽鐵稅賦,數目驚人,更將大量劣質鐵器高價賣給百姓,甚至官府採買軍械時也敢以次充好!”
“更有甚者,”向寵頓了頓,語氣更加沉重,
“有跡象表明,他們可能與某些不明身份的商人勾結,將部分鹽、鐵等戰略物資,偷偷運出益州境外,牟取暴利!”
偷稅漏稅。
以次充好。
走私戰略物資!
每一條都足以讓諸葛亮這位以法度嚴謹著稱的軍師動容。
田信聽完,心中之前的猜測得到了印證,更感事態嚴重。
他深吸一口氣,看向諸葛亮。
“舅父,我在市集也聽聞百姓抱怨鹽鐵質次價高。”
“以我‘西域’所見所聞,凡大國強盛,無不將鹽鐵等關鍵民生、軍備資源牢牢掌控在國家手中。”
他斟酌著詞句,儘量用符合這個時代的邏輯來表述。
“如此,方能穩定物價,惠及於民;增加國庫稅收,充盈府庫;更能保障軍需供應,鍛造精良兵甲。”
“我以為,當效仿前朝強盛之策,推行鹽鐵官營,將這些利國利民之本,收歸官府統管!”
諸葛亮靜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杯邊緣。
他早有整頓益州經濟秩序,加強中央財權的想法,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契機和足夠有力的理由,貿然動作恐引起本土勢力的劇烈反彈。
田信的建議,以及向寵查獲的趙家罪證,恰好送來了他最需要的東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