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卿研究了下,所謂“最強導演系統”,便是可以在系統裡兌換用於執導電影的技能。
譬如,兌換調教演員的能力、兌換寫劇本的能力、兌換剪輯的能力。
也可以兌換一些道具。
譬如,直接兌換完整的劇本,甚至是完整的影片。
而用來兌換這些技能或者道具的“貨幣”,是“聲望值”。
所謂聲望值,其實類似於知名度,一個人如果透過作品知道了陳卿,並且對其有諸如欣賞、喜歡、讚美等正面印象,便能為其提供1聲望值。
“如果放在以前,我這聲望值隨隨便便幾千萬,但是現在塌了,我還能有聲望值嗎?”陳卿有些擔心。
他現在可是被萬人唾罵的過街老鼠,誰還對他有正面印象了,估計全是厭惡、噁心、憎恨之類的負面印象。
【宿主:陳卿】
【聲望值:560000】
開啟個人面板檢視了下,陳卿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還有56萬的聲望。
“看來還有不少明白人啊。”陳卿感覺有些欣慰。
56萬聲望值,便說明還有56萬人對他有正面印象。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欣賞、讚美、喜歡他的,肯定是沒有人云亦云,相信x騷擾那種鬼話。
“情況比我想的好,有了這些聲望,成為大導演不再是夢。”陳卿轉憂為喜,將自己的虎軀狠狠地摔到床上,思考起自己的拍片計劃。
陳卿來自二十年後,見過150多億的炸裂票房,一部電影就讓出品方賺幾十億,這賺錢速度簡直比搶錢都快。
商業片是真的能讓人賺的盆滿缽溢。
但現在是1999年,商業片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這個時候國內影院數量也不過一千多家,還基本上分佈在一二線城市,土壤還不適合商業片。
現在拍電影能過千萬,都可以稱得上一句成功了。
而超過3000萬,就可以稱之為“現象級”。
12月15就有這樣一部“現象級”的猛片上映,那就是馮鋼炮的《沒完沒了》,足足轟下3500萬票房,乃是99年的票房冠軍。
既然是冠軍了,那麼肯定很賺錢吧?
事實上並沒有,除掉各種成本,《沒完沒了》的主控方紫金城影業也就賺500萬的利潤。
現象級的大爆片才只能賺500萬,這時候商業片的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所以陳卿根本沒什麼猶豫,先不拍商業片,拍文藝片!
這個時候不論是戛納、柏林、威尼斯這歐洲三大電影節,還是奧斯卡,都還很有影響力,正是刷逼格、塑金身的好時機。
而且文藝片如果拿了獎,版權就不愁賣,可比商業片賺錢多了。
這年頭,拍文藝片是真的可以名利雙收的。
等四大電影節刷通關,張國師轟下2.5億的商業大片《英雄》也差不多上映了,商業電影的時代拉開序幕,再入場拍商業片也不遲。
陳卿捋了捋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時間,戛納是5月中旬,威尼斯是8月末到9月初,柏林則是每年2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