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這開局,《狩獵》的總票房多半會超過《霸王別姬》。”陳詩人感覺渾身無力,爛泥一樣軟在椅子。
如果說整個影壇誰最不希望陳卿拿金棕櫚,非陳詩人莫數,原本只有他一個金棕櫚,華娛的唯一,這直接造就了他的超然地位,讓他可以跟張易某並駕齊驅。
可現在,他不再是唯一了。
不光不是唯一,票房還被人比了下去。
一週之後,市面上開始出現盜版,《狩獵》的票房受其影響不可避免的大幅下跌,幾乎被腰斬,但每日依舊有350萬的進賬……
“可惜了。”對此陳卿也只是暗暗惋惜一下,並沒有在這上面太過糾結。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基本上一週左右,盜版就滿天飛了。
他來到這個時代,時代的紅利吃的很爽,時代的弊端一樣也要吃。
只要好處不要壞處,哪有這種好事了。
更何況,他還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準備新電影。
柏林電影節就在2001年2月,確實也不能再磨蹭了。
事實上早在6月21日,電影上映的第二天,他便一頭扎進了殯儀館、火葬場等地,為的就是對殯葬行業有所瞭解。
《入殮師》畢竟是日本的小說,殯葬方面的習俗跟國內還是不一樣的。
6月27日,《狩獵》上映一週之際,對殯葬行業有了一定了解的陳卿從系統那購買了《入殮師》劇本。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主角小林大悟原本是樂團的一名大提琴手,為了心中的夢想,瞞著妻子花天價買了一把名貴的大提琴,本以為會贏得一個美好的未來,結果轉頭樂團便解散了。
小林大悟音樂夢想破滅不說,積蓄也沒了,城市裡混不下去,就只能帶著妻子回老家。
在這裡,他誤打誤撞的進入了殯葬行業,成為一名入殮師,整日跟死人打交道,音樂理想破滅,心愛的大提琴也只能放在角落裡吃灰。
當然,丟掉大提琴丟掉音樂夢還不最殘酷的,更加嚴峻的是他的處境:入殮師是一個不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職業,小林大悟雖說還不至於像之前的陳卿那樣人人喊打,但也是人人厭棄。
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平田正吉知道小林大悟是入殮師後,直接當眾告誡兒子以後不用和這人打招呼。
妻子知道後,更是感覺天都塌了,哭著跑回了孃家。
就因為這份入殮師的工作,小林大悟幾乎是眾叛親離。
人人都畏懼死亡、躲避死亡,甚至是討厭死亡。
然而,每個人卻逃不過死亡。
最終,平田正吉的母親去世,不得不求到小林大悟的頭上。
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親眼見證了小林大悟以莊重、溫柔的方式為母親入殮,深受觸動,最終向大悟鞠躬致謝,並改變了對此職業的看法。
妻子這邊也是一樣,從一開始的偏見,到最終的理解、支援。
事情似乎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然而此刻卻傳來小林大悟父親去世的訊息。
小林大悟從小被父親拋棄,心中一直對父親存在怨恨,在為父親的入殮過程中,終於得知了父親對自己的愛,最終完成了父子和解。
為他人入殮的同時,也得到了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