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塌房系大導演

第19章 厲兵秣馬

一部電影拍好之後,需要向廣電總局電影事業管理局提交完成片膠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申請表、主創人員名單、出品單位資訊等資料。

如果成片和備案劇本有較大出入,還需要提供劇本原稿及修改說明。

然後,由導演、專家、官員等組成的電影審查委員會進行集體審看,從ZZ導向、社會道德、歷史觀等等幾個方面去審查。

透過之後,廣電總局頒發《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這個過程短則一兩月,長的話拖個半年,更有甚者直接石沉大海遙遙無期也說不定。

雖說劇本備案的時候沒有出什麼么蛾子,但這題材其實是在審查的邊緣跳舞,謝小晶還是跟陳卿打好了招呼,一旦審查委員會提出意見,好隨時修改。

1月27日,《狩獵》成片出來不過兩天,北電就迎來了寒假。

不過陳卿沒有回家,反正他在京已經買了房,有地落腳。

之所以不回去,有兩方面的考量。

第一,是為了父母。

要知道他現在的名聲著實不太好,回去之後,少不得被人指指點點,給父母增加不必要的煩惱。

第二,自然是為了電影。

留下來以備修改影片,同時為衝擊戛納做準備。

想在戛納這種地方拿獎,不是報個名坐在家裡等著人家評選就完事了,是需要進行一些公關運作的。

首先“出馬”的是田莊莊,雖然從陳卿入學開始,老田就閒賦在家,跟陳卿沒有什麼交情,不過在小放映廳看過陳卿的電影后,他決定出一把力。

田莊莊盯上的是一個叫皮埃爾·里斯安的法國傳奇選片人,其以發掘亞洲電影和推動戛納國際化聞名,被稱為“電影節界的星探”。

1972年戛納廢除政府推薦制,改為組委會自主選片,皮埃爾·里斯安便是核心推手。

他是唯一無需證件、可穿便服出入戛納電影宮的“隱形操盤手”。

此人對於華語電影的國際化可是做了一些貢獻的,首部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倩女幽魂》便是經他推薦。

還有胡金全的《俠女》,本是一部商業失敗作品,皮埃爾·里斯安直接推薦三小時剪輯版入圍主競賽,最終獲技術大獎。

不過此人更加關注香江灣灣的導演,田莊莊直接說不上話,拜託一個叫馬可·穆勒的國際影評人牽線。

一週之後,皮埃爾·里斯安看到了《狩獵》,先是對電影一陣誇讚,然後委婉拒絕:“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我如今已經不再是戛納的官方選片人,僅僅只是榮譽顧問,你們知道的,這只是一個頭銜而已。”

“他都不是選片人了,還看電影?”陳卿不禁吐槽。

“是沒看上你的片子。”田莊莊對皮埃爾·里斯安的心思門清兒,“他雖然不再是戛納選片人,但影響力還是有的,推一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對他來說並不困難。”

“陳卿,如果你對這老小子有所瞭解,就知道他更喜歡歷史和武俠題材。”謝小晶生怕沒被選上打擊到陳卿,在一邊說道,“不是你的電影不好,而是不對他的味口。”

“沒關係,皮埃爾·里斯安不成,再找其他人就是。”田莊莊拍了拍陳卿肩膀,一副什麼都沒發生的樣子。

這次出馬的就不再是田莊莊,是王流,他帶著陳卿找到了北電國際交流處主任俞劍虹,以“中法學生作品交換計劃”的名義,將膠片郵寄給了法國高等電影學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