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4章 師兄,你們不懂?聽我給你們講

沙這個姓氏很少,在西工大,姓沙的教授,估計就只有一個:沙伯南!

沙老出生在戰火連天的時代,參軍入伍後在海軍航空兵部隊服役,五十年代,他作為飛機大隊機務主任,參加了北棒子的那場戰爭,他三次立功,還獲得過兩枚朝鮮軍功章。

這段經歷,讓沙老對作戰飛機有了特殊的感情,也時刻關注什麼飛機是部隊需要的。

戰爭結束之後,沙老去了哈工程深造,刻苦學習,努力鑽研。

現在,沙老已經是西工大教授,但是他依舊對一線戰機很關注,當他帶著學生到132廠實習,發現了殲七飛機的缺陷之後,就開始了琢磨:究竟怎麼做才能提升飛機的效能?

長期的思考之後,一條漸改的思路逐漸在他的頭腦中成型:在原來機翼的基礎上,內段不變,外段的後掠角縮小,把三角翼改成雙三角翼,增加翼展,提升效能!

改動小,效果明顯,彙報上去之後,首先得到了學校領導的支援,又跑去成都彙報,得到了132廠的支援,幾年下來,空軍大力支援下,這款代號殲七e的飛機終於得到總參批准立項,而且,全國首次由飛機廠和大學一起合作研發!

殲七e造出來之後試飛發現,近距空戰能力達到了f-16的百分之八十!

空軍很滿意,大量裝備,大名鼎鼎的八一飛行表演隊,在換裝殲十之前,用的就是這款飛機,足以說明它的機動性有多優秀!

現在,應該是沙老剛剛琢磨殲七如何改進的時候了!

自己既然遇到了……那當然得幫個忙!

看著牛桂山走向食堂視窗去打飯,秦亮一屁股坐在了沙教授的對面。

“沙老師,這模型,是米格-21吧?脊背沒鼓起來,進氣錐也沒突出來,應該是米格-21的早期型號……”

這一句話,就把沙教授給說得一愣,這小夥子,知道得挺多啊?

“米格-21是當初老毛子為了飛到2馬赫而研製的一款飛機,整個飛機設計幾乎都是圍繞這個目標來制定的,導致了它缺陷很多,機體小,內油有限,機頭進氣又進一步限制了燃油攜帶量,導致它的航程很小,不過,這些還不是大問題,關鍵是為了飛到2馬赫,用了大後掠角三角翼,導致低速效能很差,機動性甚至還比不上米格-19……”

照顧了高空高速,就照顧不到機動性,這就是魚與熊掌而不可兼得了!

就在此時,兩名學生走了過來,每人拿著一個鋁合金飯盒,裡面是一份素菜,上面架著兩個饅頭,聽到秦亮這樣說,頓時就停住了腳步,看向了他。

“這位同學,你這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啊,在我們沙老師面前,說這些膚淺的東西,你這是在咱們圖書館翻看過報紙的吧?”

“沒錯,你說這些,都是大傢伙知道的東西,你要是真肚子裡有墨水,就說一些咱們不知道的……比如說,米格-21的機翼,為啥和米格-17、米格19的不一樣啊?”

沙教授皺了皺眉頭,這兩個大四學生是他帶著的,最近剛剛從132廠回來,在廠裡的時候,學了很多東西,現在……

他下意識的想要出言阻止,不過……還真想看看自己面前的這個小夥子,究竟是真的有兩下子,還是隻會人云亦云,所以就沒發話。

“你們哪個系的?”

“飛機系啊!”

“哦,那你們學了空氣動力學了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