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當然,大一專業課就學了!”
“你們用的教材……哪個版的?或者說,哪個老師編寫的?”
你問這幹啥?兩個大四學生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劉志中,1966年出版。”沙教授開口。
“哦,這樣的話,在這本書的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別介紹了亞音速流和超音速流機翼的氣動特性,包括翼型,你們當時上學要是認真聽的話,就該知道當年老毛子為啥選擇了三角翼啊!”
兩個大四學生睜大了眼睛。
“在課本的第……232頁,就介紹了各種翼型的優缺點,在第235頁,介紹了薄翼型超音速氣動特性的一級近似理論,這個理論中,我們近似將激波看成馬赫波,膨脹波也近似取為馬赫波,並且認為所有馬赫波互相平行,然後我們從第七章的公式7-44,可以得到機翼上的任意一點的壓強係數,然後……”
沙教授點頭,這個小夥子,說得完全沒錯!
“好,上面就是理論公式,現在,我們再來聯絡實際,二戰之後,超音速機型普遍採用後掠翼,馬赫數越高,機翼的後掠角就越大,但是有一個極限,超過後容易翼尖失速和機翼變形,從而墜毀……為了克服後掠翼帶來的問題,設計師們開始找各種方法。”
兩個大四學生再也沒有了剛剛的鄙視,都認真聽了起來。
“一種就是f104,小展弦比,高翼載荷,這種結果就是損失機動性,把飛機變成有人操作的火箭,另一種辦法,就是三角翼,剛剛說的那些公式,你們還記得吧?”
兩人點頭。
“三角翼的後掠角大,根據剛剛的公式得到的結論,可以降低超音速的飛行阻力,同時平均翼弦比較長,翼載較輕,這樣還保證了高速的機動性,但是因為展弦比小,所以亞音速的升阻比小,低速效能差……你們要是還不懂,回去複習一下空氣動力學……你們都很聰明,就是不會理論聯絡實際……”
兩個大四學生的臉紅了,端著飯盒的手有些發抖:“老師,我們去趟圖書館……”
兩人說著,飛也似得跑掉了。
沙教授的目光中帶著讚許:“小夥子,你的基礎知識很紮實,也會理論聯絡實際,不錯,你也是飛機系的吧?哪個專業的?應該不是空氣動力學專業的吧?我講課的時候,沒見過你……”
“老沙,他是……剛剛考上咱們西工大的大一新生……”
牛桂山驚呆了!
他去打飯,原本想要看著秦亮想吃什麼就給打點什麼,一扭頭,秦亮居然跑去沙教授那邊聊天了,好吧,聊就聊吧,正好多打兩個菜,連沙教授一起吃。
等到他打完了飯回來,就聽到秦亮在給兩個大四學生講空氣動力學如何理論聯絡實際……
這秦亮,絕對是個妖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