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第47章 你不太懂?你是很懂好不好!

單通道內部冷卻,在側壁上開一些小孔,就認為可以提升渦輪前溫了?越向外,氣壓越低,散熱效果就會越差!

剛剛給秦亮指點的老師睜大了眼睛:“對啊,的確有這個缺陷,但是……這也沒辦法改變啊!只要按照葉片末端能承受的溫度來就好了!”

秦亮笑了笑:“我也不太懂,你們說,如果在內部開多個通道,也就是在內部設定很多擋板,這樣讓葉片內部的氣流分成多股,也不用太多,搞個五通道就行了,這樣是不是就能保證葉片整體空氣冷卻的散熱能力一樣啊?”

要用空氣冷卻,那就得是五通道、多路內部空氣冷卻,才是最合適的氣膜冷卻技術,現在眼前這個東西,裡面全部是空心的,根本就沒啥前途!

“唉,秦亮同學,你這樣想是可以的,但是也只能是想想而已,這根本就製造不出來啊,內部的擋板,怎麼才能製造進去?這工藝上的事情,你怕是就更不懂了。”

“咳咳,我的確是不太懂,不過……我倒是有個想法。”

此時,寧教授神采奕奕:“秦亮同學,說下去!”

“這種複雜形狀的葉片,只能使用鑄造,在鑄造的過程中,我們採用精心製造的模具,來讓葉片在成型之後,就和需要的形狀一模一樣,不需要任何後續的加工過程,也就是無餘量精密鑄造……”

普通澆鑄出來的,就是一個毛坯,然後還需要各種機加工,才能得到所需的零件,這種技術顯然不能滿足葉片的製造,因為這葉片不方便加工,更何況,還有內部通道!

“秦亮同學,這隻存在於理想情況,不用說別的,金屬熱脹冷縮,就會導致一定的餘量,你想要無餘量鑄造,這根本就不可能!”

“沒錯,影響澆鑄的因素有很多,模具的收縮、熔模的變形、型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線量變化,合金的熱脹冷縮……不過,我們可以提前把這些形變計算出來,在澆鑄的時候進行補償,這樣是不是就能解決問題了?尤其是模具型腔反變形補償……我也不太懂,不知道這個辦法成不成……”

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剛剛質疑他的那名老師,再也不說話了。

這些道理,咱們怎麼就沒想過呢?咱們一口一個否定,就從來不想解決的辦法嗎?

“秦亮同學,你太厲害了!你可不是不懂,你絕對是這種無餘量精鑄的行家啊!”寧教授感慨地說道:“這簡直就是給咱們開啟了一扇新大門!”

七十年代,新型發動機普遍採用無餘量精鑄技術來製造渦輪葉片,但是這技術西方嚴密封鎖,沒有出現在任何報紙雜誌上,東方這些搞材料的專家、航空專業的老師們,根本就不懂!

“秦亮同學,還有一個問題,內部的模具如何清除?”

“這個嘛,我也不太懂,如果用蠟模,是不是就能解決問題了?”

秦亮對這個技術,那是瞭如指掌!只不過,有了前段時間計算機的經驗,秦亮就知道,自己掌握了技術,也得和這個時代的生產工具結合起來才行!這是自己欠缺的,卻是這些老學究們的專長。

所以,自己只管提,具體怎麼做,就交給他們了!

無餘量精鑄,用的就是蠟模,這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光滑,可以讓澆鑄出來的葉片達到很高的光潔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