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你消消氣,秦亮可不是什麼都不懂,在咱們首都航空學院,給咱們指點了一番,咱們就做出來了無餘量精鑄定向凝固單晶空氣冷卻渦輪葉片,這種葉片承受的溫度可以比現有的提升一百度,咱們已經造了一套,給渦噴七裝上,推力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無餘量精鑄、定向凝固、單晶葉片,還空氣冷卻,這些技術都是國際前沿的!
吳老瞬間眼前大亮:“你們首都航空學院已經攻克了這些技術難關?”
“是的,我們還聯絡了華清大學,一起研製的,畢竟最後的小孔需要鐳射來打,我們沒這些裝置。”
“什麼,就那個小孔,還得鐳射來打?”此時的李工也驚呆了,這些他都沒聽說過啊。
“是的,這樣才能更精確,這些技術路線,都是秦亮提出的,他絕對是個人才,對航空發動機領域有很深的研究!”
“太好了,你們用這技術,給我們渦扇六造一批渦輪葉片出來!我們還有一個改型專案,可以把這款發動機的推力提升到14噸!”
還在繼續放衛星!
八十年代初期,渦扇六眼看就要下馬了,團隊立刻把它給搞成熟了,順利完成了地面試車,還說主要指標都達到,甚至是超過了設計指標,可惜沒用,它怎麼達標的,大傢伙都知道啊,結果還是下馬了。
團隊不幹,再搞了個改款,在原本的技術資料不變的情況下,推力增加到14噸,推重比增加到7.這指標,比三姨夫都強,而三姨夫到了八十年代後期才成熟的。
這些人幹別的不行,放衛星第一名!
很多人都在惋惜,說渦扇六如果不下馬,如何如何,實際上,就連設計團隊對它都沒信心,不知道它什麼時候能成熟,外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實驗資料修改了多少,他們倒是門清。
“不行,好東西不能浪費了。”秦亮說道:“寧教授,作為這個技術的提出者,我應該有權力決定把它配套給哪款發動機吧?”
“秦亮,你這是打擊報復!”
“我只是不想白瞎了這麼好的東西,先進的渦輪葉片不能用在沒前途的專案上。”
李工恨得牙癢癢。
“除非,你們承諾,三年內把渦扇六搞成熟,搞不成熟,研發團隊解散,回家種地去!”
就算是這樣激將,李工也沒有上套:“哼,首都航空學院是獨立自主的,老寧,咱們410廠出錢,買你們的技術!”
寧教授表情複雜:“李工,技術是秦亮的,你要買……找他去談。”
完了,死迴圈!
就在此時,吳老開口:“秦亮,你說渦扇六的專案垃圾,你認為,我們的航空動力工業該怎麼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