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室的門被推開時,江教授精神矍鑠地整了整白大褂,鏡片後的目光掃過高壓反應釜旁邊的實驗臺上,堆迭的十幾個氣壓防爆罐。
“噗嗤~”
柳明偵把在超臨界狀態下生成的又一組氣態電解質,從出料口充入防爆罐。
之前,江教授不知道具體的生產工藝引數,只能用實驗室常見的手套箱整合系統,製作一組氣態電解質就需要8小時。
“小陳啊!”江教授好奇的望著他身前電腦上執行的合成控制模型:“這就是你那個超臨界態高壓釜合成氣態電解質的控制模型吧!”
氣態鋰電池的資料,江教授早就翻得邊角捲起毛邊,自然是記得陳默提出的氣態電解質超臨界合成技術。
但.這是江教授第一次看到落實到生產工藝上。
這也就是後世我們很多技術即使洩露,外國也頂多在實驗室復刻一下,要量產,你沒那個生產配套的工藝啊!
內參那邊要量產某氮化金屬物,不也來找陳默要了一份生產工藝引數去參考嗎?
從實驗室到落地量產,中間可是還隔著一條佈滿暗礁的生產工藝長河呢。
內參那邊屬於是摸著陳默過河了。
江教授推了推眼鏡,看著螢幕上跳動的引數,渾濁的眼睛裡泛起了興奮光芒。
“小陳啊!你的思路真是太超前了,居然能想到用高壓反應釜這條路子來模擬超臨界狀態!”
江教授終於知道了超臨界合成氣態電解質是使用反應釜+控制模型的組合了,而且速度還這麼快,十分鐘左右就一組。
他激動得右手的小指輕輕顫抖。
“小陳啊!你這思路簡直是在傳統的手套箱整合的死衚衕裡炸出條新路來啊!”
江教授拍了拍高壓釜,和藹的笑著道:“就單單是你這個電解質的整合思路,就絕對夠格上發一篇科學了,妙啊,實在是妙!”
“吱~”
正在江教授毫不吝嗇的拍手稱讚著陳默,這時候外面三組研究員透過觀察窗看到江教授,進入實驗室後,也陸陸續續的走了進來,各司其職。
“小陳啊!電解質已經有了!”江教授拿出自己的mof-蜂巢構型電池結構設計方案,包括cad圖紙都有:“咱們現在動手試試新結構!”
柳明偵利落地給兩人遞上防護目鏡,金屬器械碰撞的聲響裡,三人迅速投入操作。
“柳師姐!實驗室有100微米精度的刻蝕機嗎?”陳默盯著設計圖突然發問。
柳明偵擰螺絲的手頓住,杏眼滿是困惑,乾脆利落的回答:“沒有!”
啊!國家級別的重點實驗,總不至於拿不出一臺100微米的刻蝕機吧。
見陳默臉色變化,她才不緊不慢補充。
“我們實驗室沒有精度那麼低的刻蝕機,最低精度是10微米的msk-psp-lss1010鐳射刻蝕機,支援cad直導和多層刻蝕,速度 200mm/s。”
她指著牆角的銀灰色裝置:“再高一些就是3微米的cpc-a型實驗室專用的小型等離子刻蝕機,比咱們用的臺還貴三倍。”
陳默愣在原地,直到柳明偵如數家珍的報出裝置引數,他才反應過來。
人家實驗室不是沒有100微米的刻蝕機,而是那種“落後”的玩意,早淘汰多少年了。
他望著那臺被恆溫箱包裹的cpc-a型等離子刻蝕機,深灰外殼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精密的管路如同機械血管般纏繞,散發出一種工業設計的美感。
這可是2010年價值380萬的天價裝置,此刻卻安靜地立在實驗室角落裡。
前世,陳默頂多見識過10微米精度的鐳射刻蝕機,至於3微米的等離子刻蝕機,那就是傳說。
對於草根科研人員來說,高精度的輔助裝置,無異於“絕世神兵”。
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通行證的含金量,在陳默心目中急劇上升,以後要是研發二代電池,少不了要來蹭一蹭這些裝置。
那個研究者能抵得住這些高精尖輔助科研裝置的誘惑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