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創業:我真是造手機的啊!

第66章 一舉兩得

至少這批國家重點實驗出品,最低學歷都是在讀研究生手搓的高品質電池,大機率只有他們能享受到了。

後面陳默要量產手機氣態鋰電池,肯定是不可能再使用這樣的方式了。

要不是系統給他提供的全套氣態鋰電池的方案資料在腦海裡,他還真應付不了這群“學霸”的輪番轟炸。

深城大學,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陳默一個普通的一本院校畢業生,要不是系統給出的氣態鋰電池方案資料,這些天之驕子難道會因為他一篇的sci,而這麼蜂擁而至來請教嗎?

“陳老師?”看著陳默似乎有些出神,柳明偵微微側著腦袋,短髮微微在陳默眼前一晃:“我這個汽化離子”

“我先看看你的思路!”

陳默指尖在筆記本滾輪上下滑論文,裝作在看柳明偵論文的樣子,實則在腦海裡飛速檢索,那些系統提供的關於氣態鋰離子的資料。

可涉及材料構性的部分,系統壓根沒涉及,這仍是一個模糊的盲區,需要後來者開拓。

他輕咳一聲,膝上型電腦轉了半圈,盯著柳明偵那雙透著一股銳利求知感覺的杏眼。

“汽化鋰離子在超臨界狀態下,遷移速度是固態的37倍,但.”

陳默說出自己知道的鋰離子遷移率的一部分內容,其他的就只能靠柳明偵自己研究了。

“但什麼?”

柳明偵眼睛瞬間亮起,自動忽略了他刻意拉長的尾音,手指飛舞,在筆記本碼字記錄。

“但這只是離子方面的特性.”陳默小手一攤:“材料構性就像開鎖,每個變數都是一把鑰匙,我只能告訴你鎖在門的哪兒,鑰匙是哪把還得你自己試。”

他瞥見柳明偵微微下垂的嘴角,又補充道:“不過你能想到把遷移率和材料結合,已經比99%的人超前了。”

你們這些天才的世界我不懂,這就非得發《自然》嗎?

合著我《北美科學院院報》被開除sci了嗎?

不過,陳默這番鼓勵倒是有些效果。

柳明偵挺直腰板:“行!等我資料跑出來,第一個請您當論文二作!”

看樣子這位天才還不服呢!

柳明偵這架勢,是非要搞出點重大突破發《自然》不可。

不過,想想自己身上莫名其妙的就要多四五篇含金量很高的《科學》或者《自然》的二作sci,這還有點小興奮是怎麼回事。

這可不是陳默靠父輩蒙陰蹭來的sci,全是他“指點”人家之後,非要給的二作。

要說含金量最高的,那自然是江教授正在撰寫的《論證超臨界流體中離子傳輸機制的跨尺度解析--陳默-施密特模型的理論構建與實驗驗證》。

主標題(突出發現)+副標題:(方法論)=《科學》標題的匹配度。

至於其中模型命名方式,陳默作為應用科學家在前,施密特作為理論科學家在後,這是科研界的通用命名規則。

江教授這位58歲的老院士,這一週可都沒出過實驗室,一直在完善他的論文。

現在的院士還是終生制,其實江教授已經不需要用《科學》這種頂級的sci來堆砌聲望,證明自己了。

二十年前,施密特帶著學界鋪天蓋地的質疑黯然離世,那種科研者感同身受的遺憾,就像根刺深深紮在江教授心裡。

後世重生意難平的小說有很多的受眾,科研者自然也有自己的意難平。

二十年後的今天,氣態鋰電池的出現,足以證明施密特的超臨界理論。

作為理想主義的“殉道者”,江教授鐵了心要為這位曾經飽受質疑,卻照亮材料科學前路的施密特正名。

當然了,江教授的言外之意,其實也不忘跟老外炫耀一下。

你看你們當初把自己天才科學家的理論當科幻空想,而我們這邊的天才都做出實物來咯。

這就跟家長喜歡炫耀自家崽出息了一樣,都是出於對後輩的愛護。

陳默離開深城國家新能源重點實驗室的時候,除了一千多塊手機氣態鋰電池,還預約了五篇sci的二作。

這其中不乏《科學》、《自然》這樣的頂刊sci,也算是小小彌補了一下,他前世沒有堅定走學術方面路子的遺憾了。

至於這輩子,再說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