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的實驗室裡。
大約30秒後,充能完成的提示蜂鳴聲此起彼伏。
“柳師姐!我這塊917毫安!”
柳明偵拿著記錄本,負責記錄他們各自負責手搓的那塊電容量結果。
“師姐!我這塊930!”
“922!”
最終柳明偵計算出這20塊新構型的氣態鋰電池,平均值925mah,誤差率≤±3%。
這≤±3%的誤差率,讓陳默有些眼眶發熱。
不愧是使用高精度等離子刻蝕機搞出來構型,電容量的誤差都控制的這麼好。
要知道,這資料直接碾壓了平果4引以為傲的5%誤差標準。
要是有機會,陳默真想給自己搞一臺這樣的輔助科研的“神器”。
當然了,電容量誤差控制在3%,這是實驗室才能達到的標準。
平果使用的ati、新旺達電池電容量誤差率5%,這在市場上已經是獨一檔了。
我們國內主流市場的電池,電容量誤差率在5%~15%之內,都算是合格產品。
手機還好,因為電容量誤差導致續航半個小時的差別,你基本感受不深,只當多玩了兩分鐘。
但.當這個15%的電容量誤差標準反應到新能源車上,就給大家造成一種刻板的印象,電池虛標,不耐用。
“江老師,這結構授權”陳默攥著那份柳明偵遞過來統計記錄:“我可以給授權費的!”
“說什麼胡話!本來就是在你地頭種的樹,果實就有你一份。”江教授拍了下他的肩膀:“你教我那群小兔崽子三天,都抵過那勞什麼子授權費咯!”
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撥款的經費雖然有限,但江教授還不至於缺陳默那點三瓜兩棗的授權費。
“不過.”老頭子又狡黠地眨眼,帶著幾分老頑童的可愛感:“我這確實有個氣態鋰電池方面問題,敢不敢接?”
柳明偵抱著實驗日誌蹭過來,眼睛亮得驚人:“江老師!我也想聽!”
三組研究生們齊刷刷舉手,白大褂袖子晃動得像片白色海浪。
陳默望著躍躍欲試的眾人,又看了眼江教授藏在笑容裡的期待,重重點頭。
“沒問題!只要不涉及氣態鋰電池的核心機密,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既然江教授不要mof-蜂巢結構的授權費,那陳默就盡力給他們把氣態鋰電池方面內容講一講,只要不涉及核心機密的部分,都可以講。
在這群眼冒精光的研究員眼中,陳默那就是一篇篇的行走的sci啊!
一週後。
實驗室的窗外的夕陽,將柳明偵的影子拉得老長,她抬著裝著20塊電池的托盤,闖進陳默在實驗室的臨時辦公室。
嶄新的電池甚至還帶著充電啟用時的微微溫熱,表面泛著銀色的金屬光澤。
“陳老師!這是我的20塊電池,全部都是合格的。”她將自己的膝上型電腦放在陳默面前,論文大綱頁面還泛著藍光:“低密度汽化鋰離子能量遷移率對材料構性的影響,是正相關嗎?”
這幾天,問陳默關於氣態鋰電池方面問題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甚至三組以外的研究員知道了氣態鋰電池的研發者親自來“教學”,都找相熟的人混了進來了。
有些他們可以自己思考得出結論的小問題,也會因為迷信研發者權威,而專門又來請教一遍。
這些研究員,都快把自己當後世的deep saek用了,自己哪來的其他時間利用實驗室裝置,生產那1000塊手機電池啊!
所以陳默立了規矩。
除了江教授以外,每次上交20組測試合格的新結構氣態鋰電池,才允許他們問一個關於氣態鋰電池的問題。
別說,一舉兩得。
陳默清淨不少的同時,恆溫箱裡還沒貼標的電池也是一天一天的多了起來。
現在那些研究員幫忙手搓的電池,都快堆滿兩個恆溫箱了,而且還是那種電容量誤差才3%的高品質電池。
將來作為首批橙子1的使用者,他們也是有福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