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遠已經弄清楚了,其實奉田那硫化物的固態電池沒什麼含金量。
無非就是先建收費站,搶佔硫化物固態電池的路徑入門專利。
雖然奉田2010年就在實驗室就弄出了硫化物固態電池,但他們預計量產時間表在2027年才會小規模量產。
從這17年時間表跨度就可以看出,奉田這就不是老老實實開拓固態電池市場的做法,完全就是想吃現成的。
後世2025年btd硫化物固態電池都開始量產前的技術驗證了,奉田的定產預案都還沒影的事。
許明遠已經嘗試了對鎳、錳、銅、鐵、鉻釩、鈮等更多組合金屬合金進行氫化、氧化研究。
試圖找到另一種全新的固態電池的正極材料,繞開奉田硫化物的堵門專利。
雖然奉田今年初發布的這款硫化固態電池能從實驗室小批次製造,但成本是現在成熟液態鋰電池的25倍。
實際根本不具備實用價值。
霓虹的企業在科技研發的時候,就是很喜歡先在路徑基礎上搶佔專利,等著後來者來研究那些最困難的部分,他們坐享其成。
後世的氫能源就是如此,霓虹的專利集中在更簡單應用端,在制氫、儲運等核心環節,反而沒有什麼投入。
國內和北美自然不會慣著它,默契的走了電池的路線。
當然了,霓虹電池路線其實路徑上也是有一些零散佈局的,但比較零散,沒有氫能源那邊成體系,後來慢慢被國內和北美超越了。
本身硫化就是個最適合固態電池正極材料的工藝而已,真正的難點反而在研發不同正極材料和電介質材料上。
這些難點,霓虹的企業一律沒有急著去攻克,反而一直忙著搶佔簡單的路徑和應用專利。
這其他國家又不是傻子,自己去做最難的攻克的技術部分,然後做出成功的應用了,還被你摘桃子。
後世霓虹容易點歪科技樹,都源於此,路都還沒開始修,它收費站已經建好了,然後其他國家默契的換了個沒有收費站的地方修路。
國內今年正式開啟了新能源汽車的十個試點城市,便是給動力電池市場帶來了積極的訊號。
固態電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無疑是是最穩定動力電池的最優解。
許明遠當初在拿著固態電池領域泰斗理查德·哈丁導師的推薦信,都只能在貝爾實驗室刷試管,自然明白自己始終是融入不了北美的。
趁著國內開啟新能源汽車試點的風潮,帶動了動力電池發展,他回國與校友合夥成立遠途新能源科技公司,開始研究關於動力電池迭代。
即使現在固態電池技術上不成熟,那遠途新能源也可以先做半固態電池。
許明遠期待能趁上國內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東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成就一番事業。
當前擋住許明遠路的,自然就是奉田的硫化物固態電池工藝路徑的專利了。
只是這專利這麼好繞開的話,那後世國內兩家電池大廠開始研究固態電池的時候,就不會默契繞開硫化物固態電池這條路了。
寧得後世走的是氧化物改良路線,想先從半固態過渡,最終走得是鈉離子固態電池的路子,工藝上更側重提升自己的封裝技術。
btd則是走的聚合物、氧化物、新電解質等全方位路線,工藝上更注重結構創新,全鏈條覆蓋。
當然了,後面當奉田自己的油車市場萎縮,蒸蒸日下的時候,想找btd幫忙造電車,這才以硫化物電池的專利作為一部分交換的籌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