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創業:我真是造手機的啊!

第34章 這事鬧大了

“看好了!”江教授捧著一迭記錄紙轉身,紙邊勾卷的參差不齊。

上面字型的比劃非常用力,背面得能看見對面的字型紋路了。

老林看著就腦袋疼。

這老江這麼多年的習慣還沒改,你是要在紙上犁地嗎?

“我熬夜抄的手抄件,當年的磷酸鐵鋰電池都沒這待遇!”

得!對上了!

難怪老江大清早的喝茶,原來是熬了一夜,在紙上“犁地”呢!

前些日子,國安清理了一遍國內這些科研機構裡——會定時找機會自己聯網的影印機。

要保密的話,還是要靠最原始的方式--手抄。

老林挑眉接過資料,剛要展開,目光忽然釘在封面上:“氣態鋰離子電池?”

“老江你逗我呢?”他指尖敲了敲:“氣態”二字:“去年北美那幫人在《自然》上發的固態電池綜述,你當我沒看?”

基於鋰離子的固態電池,老林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氣態鋰離子

你老小子堂堂兩院院士,該不會是被民科洗了腦吧?

老江!你腦袋壞了吧!

“鋰原子單質那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常溫下都遇到空氣都炸,還能在離子氣態裡當乖寶寶?”

他粗略的翻了一下資料,又看到了“超臨界環境”字樣。

“這就算放在高壓釜裡煮,鋰金屬聚合物都早該分解成鋰枝晶了,還傳導個屁的離子!

老林一邊一目十行的翻看著資料,一邊挑著裡面挑戰自己常識的不合理之處,想讓老江清醒一點。

別為了學生那點小九九,站出來背書,這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江教授往紅木椅上一靠,優哉遊哉端起汝窯杯,呷了一口三十年的老茶頭,這老林就是不知道好賴。

“固態是樹幹,氣態就是枝椏,我那學生北美留學時,師從固態電池的泰斗理查德哈丁,人還在貝爾實驗室做過一段時間介面阻抗課題.”

嗯!從許明遠寄來的資料上分析,氣態鋰離子電池的確是建立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基礎上的。

江教授這麼想,其實也沒毛病。

“貝爾實驗室?介面抗阻?”老林冷笑一聲。

作為技術型官僚,他自然是明白去了北美對面的核心實驗室,還能被人輕易放回來的人,根本就接觸不到什麼技術核心。

別看現在國內媒體科技無國界喊的響,但對面可不是這麼做的。

真正有點本事的科研人才想從北美回來,那可謂是千難萬難啊!

見老江“油鹽不進”,老林有些火了,這倔驢怎麼不聽勸呢。

當初你選上這兩院院士,白瞎了,還不如給我選上呢!

“那你倒說說,離子態在常壓下怎麼維持?就靠你老江左手拉右手啊?”

江教授忽然坐直身子,鏡片後的眼睛發亮。

“二十年前,《科學》有篇得意志學者的論文,講超臨界環境下的離子傳導特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