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西,楊倓率領一支小隊巡視城防。
秋風漸起,捲起陣陣黃沙。守城將士們緊了緊衣領,目光警惕地望著遠方。
“殿下,西城牆已經加固完畢。”張豹彙報道,“城中糧草也已經重新清點,按照目前的消耗,足夠支撐三個月。”
楊倓滿意點頭:“很好。李淵不是匹夫之勇之輩,他知道強攻難下,肯定會採取圍城策略。我們必須做好長期對抗的準備。”
回到大營,一封急報送到楊倓手中。
“江都告急?”楊倓皺眉,迅速拆開信件。
信中內容讓他臉色驟變——宇文化及聯合蕭銑,率軍五萬攻打江都,隋煬帝楊廣被圍困皇宮。
“該死!”楊倓猛拍桌案,“宇文化及這條老狗,竟然又出來興風作浪!”
張豹擔憂道:“殿下,那我們...”
楊倓沉思不語,眼前是兩難的抉擇:留在長安抵抗李淵,或回援江都救陛下。
“殿下,晚間軍情會議。”墨五輕聲提醒。
夜幕降臨,長安守將們聚集在議事大廳。
氣氛凝重,眾人都知道了江都的訊息。
“諸位,情況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楊倓環視眾人,“陛下在江都被圍,而我們在這裡面對李淵的威脅。現在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衛文升首先發言:“殿下,隋室社稷岌岌可危,陛下安危為重。我認為應當立即回援江都。”
不少將領點頭贊同。
張豹卻反對:“不可。李淵虎視眈眈,若我們撤軍,長安必失。長安乃大隋門戶,一旦丟失,天下將大亂,到時就不只是救援江都那麼簡單了。”
議論聲四起,楊倓靜靜聽著,眼中閃過思索的光芒。
“安靜!”楊倓終於開口,“我決定——分兵!”
眾人一愣,沒想到楊倓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我親率一萬精銳回援江都,其餘兵力留守長安,由衛將軍和張將軍共同指揮。”楊倓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衛文升憂慮道:“殿下,一萬兵力恐怕難敵宇文化及和蕭銑的聯軍。”
楊倓冷笑:“我自有對策。李淵雖強,但短時間內不會貿然進攻。你們只需嚴守城池,等我解決江都危機後立即返回。”
會議結束後,楊倓獨自一人站在城頭,望著星空。
“殿下還沒休息?”墨五走了過來。
楊倓嘆了口氣:“墨五,你覺得我的決定對嗎?”
墨五沉思片刻:“殿下英明。如果我是李密或宇文化及,也會選擇這個時機發難。這是在逼殿下做出選擇。”
楊倓點頭說道:“不錯。這是個陽謀。我若棄陛下不顧,天下人會說我不孝;若棄長安而去,天下又將大亂。所以我只能分兵。”
墨五好奇地問:“殿下真的有把握僅憑一萬人解救江都嗎?”
楊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當然。因為這一萬人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而且...”
他壓低聲音:“江都早有我的安排。”
次日拂曉,楊倓率領一萬精銳悄然離開長安,星夜兼程向東趕去。
長安城中,衛文升和張豹登上城頭,看著楊倓遠去的隊伍,心中滿是擔憂。
“張將軍,你覺得殿下能成功嗎?”衛文升問道。
張豹點頭:“殿下從不做沒有把握的事。雖然只帶了一萬人,但我相信殿下自有妙計。”
正說話間,探子急匆匆趕來:“報告兩位將軍,李淵大軍正向長安推進!”
兩人臉色一變:“傳令全軍,準備迎敵!”
長安城外,李淵父子率領大軍緩緩推進。
“父親,楊倓已經率軍東返,這正是我們的機會。”李建成興奮地說道。
李淵點頭,面色嚴肅:“確實如此。不過楊倓此人狡猾,臨走前肯定做了充分準備。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李世民提議:“父親,不如先試探一下長安的虛實?”
李淵同意了:“好,就派一支軍隊進行試探。”
當日午後,李淵軍一萬餘人向長安東城牆發起進攻。
衛文升和張豹早有準備,城頭弓箭手密集射擊,投石車不斷丟擲巨石,將攻城的李淵軍打得節節敗退。
“退!先退回去!”李世民見攻勢受阻,立即下令撤退。
回到大營,李世民向李淵稟報:“父親,長安守備森嚴,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攻下。”
李淵思索道:“楊倓雖然率軍東返,但長安防務安排得很周密。看來我們得改變策略。”
“父親有何高見?”李建成問道。
李淵目光深沉:“圍城!斷其糧道!長安城雖大,但糧草總有耗盡的一天。”
與此同時,楊倓率領的一萬精銳正以驚人的速度向江都挺進。
“傳令下去,每人只帶三日干糧,其餘行裝全部留下。輕裝前進,日夜兼程!”楊倓下令道。
士兵們按照命令處理好行裝,隊伍的速度立刻提升了不少。
墨五在旁問道:“殿下,以這個速度,我們多久能到江都?”
楊倓計算道:“正常需要十五天,但我們必須在七天內趕到。”
“七天?”墨五大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楊倓眼中閃過堅定:“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
在楊倓的帶領下,這支鐵血精銳創造了奇蹟——日行百里,夜行五十里,幾乎不眠不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