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隨著技術的進步,能源利用的多樣性,很多太陽灶已經逐漸的退出應用場景。
不過前世牛馬出身的牛根生喜歡看一些白沙瓦手工、鍛刀大賽、拉香蕉、非遺手工之類小影片作為解壓之用。
此刻,有著老人七十年的閱歷,有六級鉗工的手藝,一尊前世巴鐵兄弟那邊的手工太陽灶大體輪廓出現。
牛根生這邊的動作讓不少人產生出濃厚的興趣。
但是此刻已經開始工作,就算是心裡頭癢癢的不得了,也不好上前圍觀。
很快,一個鋼管支撐,鐵皮作為底座,就等鏡片進行貼裝的可調節角度太陽灶雛形初現。
作為放置鏡片的鐵皮,牛根生在上面花費了可不少的心思。
他沒有選擇那種簡單的把分割好鏡片用膠水貼在鐵皮上的操作。
而是在鐵皮上密密麻麻的開出一排排的孔洞。
每一個孔洞的下方和左右兩側都被折出插槽,規整的插槽能夠直接插入規整的鏡片。
日後縱然有些鏡片壞了,也能夠隨意的進行更換。
當牛根生做好了這些,軋鋼廠專門派遣出去的人也已經回來。
幾塊玻璃鏡被小心的運至車間,一枚在這個時候十分珍貴的玻璃刀拿在牛根生手裡。
下一刻玻璃刀上米粒大小的金剛石劃過玻璃鏡,一根根線條縱橫交錯。
沒有玩過這玩意的人根本不知道這一過程有多麼的解壓。
在一些人可惜的目光裡,好好的大塊玻璃鏡被切割成為規整的小塊。
然後被牛根生一塊一塊的放置到那些插槽上。
隨著最後一個孔位上被小塊的玻璃鏡給填滿空間,一個完整的太陽灶出現在世上!
“這就是你說的太陽灶?在哪裡放碳?這些鏡片一燒不會化嗎?”車間主任有些好奇。
看不懂,根本看不懂。
“不需要柴炭,只要有太陽就行!咱把它抬到能夠被太陽照射到的位置,我來給主任演示一下。現在需要找一個壺,裝滿水!”
在一些或遠或近的目光注視下,牛根生和車間主任一起,將剛剛成型的太陽灶給搬到了外邊。
公曆五月份的太陽已經很熱。
那一枚枚的小小鏡片在六級鉗工的手藝下聚焦的點位沒有絲毫偏差,全部匯聚到加熱中心點的垂直軸線區域。
牛根生適當的調整了一下太陽灶的角度,讓光線更好的捕獲陽光,也讓匯聚的光線儘可能的集中在一起。
一壺水被放置在加熱點的鋼圈上,被燒的烏黑的壺底讓那匯聚起來的太陽光線照耀的極度清晰。
不知什麼時候,工廠裡陸續有些人出現在周圍。
其中就有日理萬機的廠長。
他也是十分好奇。
不用燃燒木柴石炭的灶!
以前還真的沒有聽說過。
但很快,這些人的神色就變了。
因為那盛裝了三升水的鐵皮壺有了聲響!
就像是在炭火爐子上燒了一段時間後,壺內會發出的那等聲響一樣!
又等了十多分鐘,壺內的響聲越發的激烈。
前後半個多小時,三升容量的鐵皮壺蓋子發出了嗚嗚的哨音,水開了!
真的可以!
不用燒柴,不用燒炭,就只是單純的曬太陽,就能夠把水給燒開!
這不是比快壺還要節省?
看到完整過程的廠領導們齊齊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