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從成田機場起飛,飛行時長接近3個半小時。
幾天前楚晨從魔都飛往東京的時候,是滿腦子的算盤,三個半小時,腦子裡東西還沒想清楚呢,就已經下飛機了。
而回魔都的時候,楚晨可以說是無比的輕鬆。
這一趟日本之旅對於星辰而言,可以說是收穫頗豐,甚至在臨走之前,星辰還拿下了的東方幻想鄉的授權。
這其實,又是一個很反直覺的事情。
在不少人印象中,東方幻想鄉是完全不進行商業化的。
可現實並非如此,zun雖然“不支援”商業化,但是負責運營整個東方幻想鄉商業化的ruw卻是十分支援商業化的。
特別是在《fgo》15年上線賺錢之後,他們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急迫,在16年的時候就授權給aniple,製作了第一款官方授權的手遊。
也就是《東方加農炮彈》
這個遊戲之所以完全不出名,是因為這遊戲特別“短命”
16年立項一直拖到19年才上線,2020年10月遊戲就停止運營,僅存活12個月零14天。
此後東方又授權了多個遊戲,但大都半死不活,比如下落式音樂節奏遊戲玩法的《東方彈幕神樂》21年開服,22年停服,生命總計14個月。
還有《東方歸言錄》,《東方dungeondive》
相比fate的fgo,東方幻想鄉的商業化手遊,是一個比一個慘。
可以說,東方從來沒有不商業化,只是選人的眼光實在是不行,全都是隻想著靠ip撈錢,完全沒有想過認真做遊戲的傢伙。
而且東方幻想鄉的zun可不像奈須蘑菇。
奈須蘑菇對於商業化是非常開放的態度,動畫也好,單機遊戲也好,都是放開了授權。
與之相反zun對商業化就有些“排斥”,比如商業化的動畫改編,在他這裡是完全過不了,以至於東方的動畫化,完全靠“同人”社團製作。
但zun的排斥又不是完全排斥,而是一種很“彆扭”的排斥。
這種“排斥”在當下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可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二次元ip,隨著“共創”已經成為主流。
大ip的宣發資源,以及“為愛發電”無法“果腹”的現實,讓東方的二創作品越來越少,最終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ruw這樣專門管商業化的人,才讓星辰遊戲拿下東方幻想鄉ip變得容易了許多。
這裡,其實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細節。
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在楚晨講完了條件之後,對方是沒有答應的,所以楚晨也就按計劃打算坐飛機回國內了。
畢竟,對他而言,能拿到東方的ip自然是好事,但如果不能拿到,其實也無所謂。
然而,就在楚晨要上飛機之前。
隨著《fgo》和fate版權轉移的訊息出來之後,對方卻又突然願意賣了
頗有種“什麼!?型月都賣了?那我要不要賣?”
的微妙感。
如果硬要形容,楚晨這次的日本之行就像是一個多米諾骨牌。
用來自未來的型月劇本拿到了型月的版權,用這個版權買下了《fgo》
買下《fgo》之後引起熱議,影響了東方幻想鄉的決策,從而拿到了《東方幻想鄉》的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