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hey!hey!”
“look at me!look at me!!”
“你們看我手裡拿的是什麼!!!”
紐約。
上城區的一所中學裡。
一名白人小夥舉著最新一期的《人物》雜誌衝進了教室。
身著巫師袍的小海狸剛一出現便吸引了屋內所有人的目光,本還因為許久未見甚是想念而冒頭的暢聊喧囂瞬間消失,停頓兩秒,巨大的欣喜奔湧而出——
“《people》?”
“hermione??”
“ohhhh——赫敏登上了《人物》雜誌的封面???”
一名白人男孩不可置信的推了一下鼻樑上的眼鏡。
他懷疑自己的眼睛看錯了!
“是harry potter有新訊息了嗎?”
另一名白人女孩激動的問:“是《密室》有新訊息了?華納又有爆料了??”
“oh!我等這一天已經好久了!《hp》四部小說裡我最喜歡的就是《密室》!我超喜歡家養小精靈多比!所以這裡面有和多比的爆料嗎?”
“華納應該不會把多比做的和咕嚕一樣吧?應該會很可愛吧?”
“不不不——我猜這一定是赫敏·格蘭傑的專訪!”
落在教室後方的一名白人女孩跳了起來。
朝著高舉雜誌的同學走了過去。
隨著封面文字的逐漸清晰,她臉上的笑容也愈發燦爛——
“omg!我好像猜對了!赫敏這是終於接受媒體採訪了對吧?我等這一天真的好久了!快給我看看裡面都寫了些什麼!有她的照片嗎?有其他人的資訊嗎??”
“……”
蜂擁而至的詢問讓擁有《人物》的男孩成為了班級上的焦點。
在等他給出雜誌,任由班上同學傳閱後……
雜誌裡的林林總總讓偌大的教室裡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
沒辦法。
誰讓《hp》火呢?
誰讓華納在過去的兩年裡並沒有怎麼正兒八經的營銷過主演呢?
《魔法石》上映前,華納沒有營銷過鐵三角,因為不需要。
《魔法石》上映後,華納營銷了他們,但沒有太用力,這不僅是因為票房太好了,光是實績就能吹好久,更是因為大家都沒有續約,炒熱主演會讓華納在續約上非常的吃虧。
正因如此,當下,市面上,和hp演員有關的資訊僅有去年首映禮上的爆料,華納在《魔法石》宣發後期給出的星星點點。當imdb影人庫裡僅有的資料乃是各位小演員的過期身高、過期體重,以及串聯不上的個人生平後,這些東西,是很難讓粉絲們滿意的。
但今日,《人物》竟然對赫敏·格蘭傑做了專訪?
噢~~~
所有年輕人的心尖尖——
那都被撩動了!
“oh!伊莎貝拉說,自己在面試第一天就引起了羅琳阿姨的注意?”
“這真的是個被上帝眷顧的女孩!”
“看!伊莎貝拉還說,在拍《魔法石》時,德科拉是組裡最矮的那一個?但一個夏天過後,《密室》開拍時,他的身高卻和大家不相上下了?”
“嘖,馬爾福少爺該不會是學了什麼長高咒吧?這個我也想要!”
“wo伊莎貝拉還爆料,羅恩最喜歡吃的東西是冰淇淋?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臺冰淇淋車,然後推著車沿街售賣?哈利也是一樣,並想給他當副手?”
“啊——這個夢想好酷啊——”
“誒?但是伊莎貝拉說,自己的喜好和羅恩、哈利不太一樣?她不喜歡吃太甜的東西?不管是冰淇淋還是檸檬雪寶糖她都不喜歡吃?”
“嘶——”
“伊莎貝拉口味這麼淡的嗎?”
“不不不——我覺得這是她長得好看的原因!”
“嗯?”
“因為她自己就很甜!不用再吃別的東西增加自己的甜度啦!”
“hahahaha~~~~”
洛杉磯。
帕薩迪納。
一座寄宿制的高中宿舍裡。
四名十年級的女孩正捧著剛弄到的《人物》雜誌貪婪閱讀。
她們都是哈迷。
最開始喜歡的是小說,去年開始喜歡上了電影,而後愛上了演員。
並且,她們還不是某一家的唯粉。
所以,當和大家有關的爆料盡數出現後,她們頓時就樂呵不休。
年輕人追星看八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嘛。
只要不去偷偶像的內褲,那怎麼討論其實都無所謂的。
津津有味的看完和演員有關的故事,緊接著,和電影製作有關的講述頓時出現。
而這個……
wo
電影背後的細節,看起來更有意思!
“hey!你們看這裡!”
“伊莎貝拉說,為了還原《密室》裡羅恩被咒語反噬的那一段劇情,劇組做了好多和鼻涕蟲一樣的軟糖道具?每當他們要拍羅恩吐蟲子的劇情時,魯伯特都要先把道具含進嘴裡?由於那個道具有很多粘液,所以魯伯特在拍戲時只要一說話就會把粘液噴的到處都是?”
“喔——這個爆料真的是太詳細了!”
“咦——我已經噁心了——”
“換個話題換個話題!看這個——伊莎貝拉說,在拍翻倒巷的劇情時,哈利又把眼鏡弄壞了?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細節和小說裡的描寫一模一樣!”
“他們真尊重原著!”
“對啊對啊!”
“誒,你們說,既然他們這麼尊重原著,那我們去他們劇組旁開個眼鏡店怎麼樣?”
“我覺得就哈利這個破壞眼鏡的速度,一部電影下來我們都能賺成首富啊!”
“hahahaha~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由於《人物》是自家雜誌,所以專訪版面給的相當足,滿滿當當寫了有五頁!
還不算配圖!
因為是邊看邊聊邊吐槽嘛,女孩們的閱讀速度只能說是一般。
用了足足一小時,她們才依依不捨的翻到了最後。
起初,她們以為此次專訪會和以往一樣,受訪者會簡單感謝,然後說一下受訪專案的大致上映時間,如果有的話,但等她們把目光掃到p5後……
誒等等?
採訪的最後怎麼還有和《hp》無關的東西啊?
一名女孩眉心微蹙,道:“《人物》編輯表示,本次專訪是在片場進行的?”
另一名女孩接著讀:“因為伊莎貝拉正在拍攝一部神秘的新電影?”
從一開始就落在遠處的那名女孩將腦袋伸了過來,想要認真的捕捉雜誌上的文字:“伊莎貝拉的新電影和夢想有關?且她是絕對的主角?導演依舊是克里斯·哥倫布?”
最後一人也開口了,眯著眼道:“目前,已知的主演還有《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人工智慧》裡的機器人喬?《殺戮戰警》三人組裡的小沃爾特·韋德?然後,伊莎貝拉的新電影預計在今年年底上映?就在《密室》之後?”
“嘶——”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伊莎貝拉今年還有一部新電影?這件事情我怎麼沒有聽說過啊?”
陡然出現的訊息,讓宿舍裡的女孩全都陷入了疑惑。
面面相覷,八目交織——
“不行,我要去一趟電腦室。”
一名女孩站了起來,道:“我要去imdb上查一下資料,看看是不是我記錯了。”
“我也去!”
“我也去!”
另外幾名女孩也都陸續站起。
在離開宿舍的同時,她們還議論道——
“伊莎貝拉新電影的事我也沒印象。”
“所以我們這是集體失憶了?”
“不應該吧?沒道理啊!我覺得應該是媒體就沒宣傳過!”
“……”
好萊塢裡的宣發其實很有章法的。
又或者說,未來,抖音、tiktok裡的使用者喜好、精準推流等演算法概念,那其實都是從娛樂巨頭的歷史總結和好萊塢宣發的慣用手法裡提煉出來的。
當《harry potter》的基本盤就是小年輕時,廣告打在《人物》上的效果肯定比廣告打在cnn上的效果要更好,雖然後者的流量的確比前者大,但前者的流量池比後者更精準。
而這個精準,在宣傳內容商品時,是很重要的。
因為電影、音樂、遊戲、小說等內容商品都吃口碑。
商家給這些東西打廣告,如果收穫的都是漠視和差評,那推廣的效果就會很差。
所以,先把廣告丟到受眾池,讓粉絲把好評刷起來,把資料做起來,那再等它們流到公眾面後,大眾,又或者說是路人,他們瞧見的,便能是一水的誇讚,一水的好奇。
嗯。
做資料這種事情,在傳統媒體霸佔世界的時代裡就已經有了。
並且,傳統媒體時代裡的安利,其實就類似於網際網路時代裡的‘自來水’。
由於宣發這玩意也能套公式,它的確有穩紮穩打的套路,所以,當華納這種巨無霸開始下場操盤後,伊莎貝拉在《人物》上的專訪便進行著網狀傳播。
首先,是喜歡看八卦的小年輕、哈迷、伊莎貝拉的個人粉絲陷入了狂歡;
接著,是imdb、yahoo group等網際網路版塊在以上三類人群的帶動下聽到了訊息;
然後,hp的新爆料、伊莎貝拉有新電影這些事這才進入了大眾的視線。
因為有過鋪墊,所以當真正的大眾在瞧見這些資訊後,第一眼捕捉到的,那就是浮華。
哈迷們都對hp的爆料瘋狂叫好呢!
哈迷們十分期待著《密室》的到來!
至於伊莎貝拉有新電影的事兒?
大多數的粉絲都對這個從未曝光過的訊息充滿了好奇!
而大眾第二眼瞧見的……
“嗯?”
“伊莎貝拉的新電影是什麼鬼陣容啊?”
“克里斯·哥倫布執導?”
“安東尼·霍普金斯作配?
“裘德·洛和克里斯蒂安·貝爾都有出演?”
“omg——”
“這真的假的?”
驟然出現的資訊吸引了真正大眾的注意。
所有人都瞪大了雙眼。
因為這個陣容真的太……太浮誇了……
克里斯·哥倫布無需介紹,大家已經認識他幾十年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在商業上強的沒邊。
然後,安東尼·霍普金斯是誰啊?
這一位是正兒八經的奧斯卡影帝吧?
產出過很多經典的電影!
這種人物,在伊莎貝拉的新電影裡給伊莎貝拉作配?
這……
“這該不會是寫錯了吧?”
真正的大眾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如果說普羅大眾對克里斯·哥倫布和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出現只是驚訝,因為這兩位的現身只是看似不合理,實際上是挺合理的。
哥倫布與伊莎貝拉合作過嘛,一部《魔法石》,一部《密室》,繼續合作沒啥問題。
霍普金斯今年則有65了。
說句大實話,他在電影行業裡的商業價值已經固定了。他已經無力打造一部由他扛旗的商業大片了。因此,給商業價值更高的人作配,那就是一個殘酷且真實的事實。
但,名單後頭的裘德·洛和克里斯蒂安·貝爾……
這兩個名字的出現就讓大眾摸不著頭腦了啊——
裘德·洛是72年的人,今年剛剛30歲。
克里斯蒂安·貝爾更是74年的人,今年只有28。
這個年齡,在電影行業裡,那隻能說是剛剛起步,未來可期!
so,當這兩位還沒進入自己在演繹生涯裡的黃金階段,他們有大把的時間鑽研演技、研究商業、擁抱明天時,這兩位竟然在自己的大好時光裡給伊莎貝拉作配?
這……
“這怎麼看都不對勁啊!”
路人抓耳撓腮——
“裘德·洛去年不是已經在商業片裡演到男二了嗎?”
“那甚至都是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