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的軍報源源不斷的發了回來,喬志清把訊息匯總了下,不由的苦笑了出來,李秀成之所以會有機會發兵南下,原來還是他一手造成的。
李秀成上海一戰,雖無元氣大傷,但也是損兵折將,士氣大落,北上回援南京後,與輔王楊輔清、幹王洪仁玕等十三王在東壩鎮會師,兵力達到三十萬人之多,號稱有六十萬,浩浩蕩蕩朝雨花臺的曾國荃部殺去。
雨花臺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臺狀,由2個緊緊相依的山崗組成,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曾國荃冒險突進,只有可憐的三萬兵力,在雨花臺挖溝設壕,架設炮臺,縮營自保,這三萬人是湘軍的精銳,全部裝備著洋槍洋炮,戰鬥力十分強悍。
李秀成急於求勝,把雨花臺合圍後,在山下安營紮寨,採用人海戰術,派大軍冒著槍林彈雨一批批往山上衝,幾天內便傷亡數萬人,曾國荃挖設的壕溝都被屍體填平,太平軍在屍體上填草,踩著屍體向湘軍進攻,但就是沒有衝進曾國荃的營壘一步。
李秀成憤恨下,急忙把太平軍中的洋槍洋炮集中起來,組成一個萬餘人的隊伍,頂著木板,終於衝進了曾國荃的營壘裡。
湘軍自知是沒有退路,全都奮勇殺敵,曾國荃左臉中彈,一臉的鮮血,仍舊跨馬在營壘中指揮殺敵。
雙方全都殺紅眼,來來回回數次爭奪。終於太平軍士氣不支,被湘軍打出了營壘。
李秀成見雨花臺的這塊石頭難啃,改變了策略,派精銳分隊去襲擊湘軍的糧道,若是湘軍斷了糧食,必然從雨花臺退兵。
負責給曾國荃運送糧食的是湘軍的水兵統領彭玉麟,手下有一萬多的水兵,裝備有三艘的鐵甲戰船,與岸上的曾國荃遙相呼應,相互配合,在糧道的咽喉江心洲處層層設防,一次次打退了李秀成的進攻。
雙方經過三個月的鏖戰,湘軍越戰越猛,逢戰必勝,打的李秀成毫無招架之力,無奈下李秀成放棄了圍攻雨花臺的計劃,率大軍從南門入了南京城。
洪天王時候把李秀成大罵了一頓,削掉了他的爵位,即刻詔令李秀成率大軍揮師北上,妄圖過長江後經安徽突襲湖北,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方法,吸引湘軍回援。
歷史因為喬志清的出現早已打亂,太平軍的天京保衛戰提前了幾個月不說,連英王陳玉成的命運也將發生徹底的轉折,這事還得從喬志清送給顧雲飛的錦囊說起。
由於清軍大將多阿隆率大軍圍困廬州,陳玉成決定棄城北走,意圖同遠征豫陝的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部會合。突圍到壽州後,受到捻軍苗沛霖的熱情款待,許諾同陳玉成一同起兵攻取河南。
喬志清在收到火狐傳來的訊息後,斷定苗沛霖一定會把陳玉成出賣給清軍,所以才給了顧雲飛錦囊,顧雲飛在收到喬志清的指示後,星夜帶兵馬奔襲壽州,此時多阿隆正在圍困廬州,還以為顧雲飛是喬志清派過來的援軍,大方的給顧雲飛讓出路來,顧雲飛經過廬州直撲向壽州,正好壽州城中大亂,苗沛霖正帶著捻軍四處絞殺陳玉成的兩千多手下,並把陳玉成當場活捉。
苗沛霖還沒來得及高興,只聽城外槍聲大作,顧雲飛手下的一萬多人槍炮齊鳴,苗沛霖的捻軍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雖說有一萬多人,而且全是騎兵,但在經過三四回合的衝鋒後,被顧雲飛指揮的十個洋槍陣包圍,連人帶馬擊斃了一千多後就徹底的讓城逃散,苗沛霖和一百多的衛兵在壽州縣衙內被當場活捉。
顧雲飛報了家門後,因為苗沛霖已經投降了江北大營的主帥勝保,所以口氣很是強硬,讓顧雲飛立即放了他,不然得罪了勝保,連喬志清也沒好果子吃。
顧雲飛哪裡會聽他的胡言亂語,想也沒想舉起大刀就朝苗沛霖的脖頸砍了下去,可憐苗沛霖一代梟雄遇上了喬志清便早死了幾年。
顧雲飛救了陳玉成後,便帶著他朝陝西境內趕去,顧雲飛對陳玉成很是敬佩,以前還動過投奔他的念頭,二人說起話來自然也是連連不絕。顧雲飛不斷的把喬志清的為人吐露給陳玉成,並把譚紹光的前後死因告知了陳玉成,希望他改邪歸正,和自己一樣投效到喬志清的門下。但陳玉成忠肝義膽,雖說是心裡感激顧雲飛的救命之恩,且對忠王李秀成的小肚雞腸感到憤恨,但他從來沒有動過背叛太平天國的意思,跟顧雲飛借了匹馬後,在襄陽與顧雲飛分別,北上河南尋自己手下的部隊而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