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雲飛也沒有為難他,繼續率大軍過襄陽,朝延安府奔襲而去。
陝西此時正被回軍折騰的天翻地覆,關中地區已十里無人煙,雞犬不相聞,不論是州府還是村莊,所有的漢人都被回軍屠殺的乾乾淨淨,村村血流成河,屍骨遍地。
陳玉成北上河南尋到叔叔陳得才和賴文光部後,這才得知了回軍慘絕人寰的暴行,太平軍本來與回軍相互扶持,共同進攻西安,但是回軍在漢中的所作所為,讓兩軍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太平軍也是有血有肉的漢人,當然不能為了一己之私眼睜睜的看著同胞被殺,最後回軍和太平軍發展到刀兵相見的地步,陳得才不想再趟這趟渾水,便於賴文光商議後,回撤到了河南洛陽。
陳玉成心裡著急南京的安危,也顧不上進軍陝川的計劃,當下率陳德才和賴文光的兩萬騎兵南下回援南京。在經過壽州時,恰好碰上李秀成率領的北伐大軍,二人雖有間隙,但是為了太平天國的安危,暫時放下了私人仇怨,再次攜手。李秀成分兵十萬,由陳玉成率領進攻安慶府,他則帶著另外的十萬大軍進攻六安府,二人一南一北朝湖北夾擊而去,六安府和安慶府便是擋在湖北之間的釘子。
曾國藩在得知此軍情後,差點驚暈了過去,湖北兵力空虛,湘軍都集中在南京周圍的戰線上,若是讓李秀成得逞,奪取湖北,必然會長驅直下直逼長沙,到時候南京城打不下來,自己的腦袋怕也要被朝廷拿了去。
思前想後,曾國藩還是給雨花臺的曾國荃發了十萬火急的軍報,令曾國荃做好準備,一旦六安和安慶有失,便迅速回撤救援。
陳玉成不愧為太平軍的一員悍將,只用了三日便接連攻城拔寨,進攻到安慶城外。在安慶城丟失一年後,再一次來到這個讓自己兵敗垂成的地方,陳玉成心裡生出無數的感慨。
安慶城被李鴻章四處招募兵勇組成淮軍南征上海後,已經沒了兵源,曾國荃又率湘軍進攻南京,安慶城內的守軍僅有一萬多人,而且都是些裝備老舊的老弱病殘。
陳玉成吸取了上次救援安慶的教訓,穩紮穩打,並不急於求成。在安慶城外築壘設壕,連營數十座,層層排排,把安慶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徹底斷掉了城內的糧草來源。
安慶城周邊的小股湘軍經過幾次的救援後,都被陳玉成打的落敗而歸,再也不敢與陳玉成硬碰。經過十幾天的圍城,城內斷糧斷水,守衛的湘軍經不住飢渴的煎熬,開城納降。
陳玉成幾次想下令把湘軍屠滅,以祭奠安慶太平軍降將的在天之靈,當年曾國藩在安慶城屠殺了數十萬的太平軍和百姓,陳玉成就是再恨他,也下不了這種泯滅人性的命令。
李秀成進攻六安府則沒有這麼順利,清軍在各城堅持深溝高壘政策,避戰不出,加上連日大雨,太平軍士氣低落,疾疫頻生,缺糧斷草,李秀成基本上沒能攻下一座城池,繞道奔襲道六安城下,在進攻十幾日沒有結果後,遂率大軍經壽州又回撤到了南京城。
陳玉成拿下安慶府後,立即在各方掀起軒然大波,南京城內的太平軍連吃敗仗,一時軍心大振,連病態龍鍾的洪秀全也似迴光返照一般,破天荒的召集文武官員上了早朝,狠狠嘉獎了陳玉成一番,並恢復了陳玉成的爵位,將太平天國各王全部交予陳玉成都統,連忠王李秀成也要受他的節制。
李秀成打了敗仗,自然沒臉反駁,但還是一肚子的怨氣沒處發,陳玉成的兵馬也是他調撥的,再怎麼說也有他的一半功勞,陳玉成不過是運氣比他好點,可嘆洪天王如今是隻認結果,不重過程。
與李秀成有過節的各王也趁機落井下石,尤其是洪秀全的哥哥洪仁發、洪仁達更是變本加厲的想要將李秀成的兵權據為己有,在洪天王面前肆意詆譭李秀成的過失。
洪天王本來就看李秀成不順眼,當初就是李秀成決議攻打上海,不停他的詔令,這才導致瞭如今太平天國日落西山的局面,後來下詔各王回京馳援時,李秀成也是百般的拖延,如今有陳玉成獨擋一面,洪天王也用不著依靠李秀成了,經過與兩個無能奸猾的哥哥商議後,第二日便詔令將李秀成調往常州,手下的兵馬歸洪仁玕調遣。
李秀成真是憋了一肚子的願望,他對洪天王從無二心,一心想振興太平天國的大業,沒想到卻受人猜忌,落得如此下場,在抵達常州駐防後,心中鬱憤便又有了建功立業的想法,妄圖再一次在蘇南一帶打出威名,讓洪天王另眼相看。於是在常州整頓了三日的兵馬,發密報讓堂弟李世賢在浙江配合呼應,三日後李秀成親率大軍南下,只逼蘇州的門戶無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