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爭之世

第二卷 曲阜春秋 第292章 大鵬斂翼候風雲

慶忌的書案上,堆滿了來自南線和西線的各種情報。

勾踐登基為王三日後自盡,越國王族宗室擁戴其子姒鼫與跪受吳王之封,得到世襲罔替代代相傳的會稽君的爵位,越國從此除名。

慶忌再下旨意,把整個越國劃分為四郡,分別派遣郡守管理,少宰范蠡、上將軍荊林暫時留守南越四郡,武震文治,以靖越地。 提拔三夷部落首領做官,同時安撫留用原越國的地方牧守官吏,以百越族和三夷族互相制衡。

從吳國宗室中挑選博學之士,赴會稽君府擔任會稽君姒鼫與的老師和家宰,打點會稽君府的一切。

勾踐原配越太子妃雅魚,和姒鼫與的生母側妃劉氏等妃嬪全部遷往姑蘇城造府居住,由吳國朝廷供養

擬完了一道道詔令,慶忌長長地吁了口氣,捏捏眉頭,又拿起有關南線戰事的情報。

在偃將師和子西兩路大軍夾擊之下,費無忌節節敗退,李寒叛逃的訊息傳來後,他計程車氣更加沮喪,只得放棄柏舉,翻越大別山,退守楚國一向控制不力的東部地區。 這裡,有著大大小小的伯國和部落,皖國、宗國、桐國、舒國、巢國、鍾離國、焦國、州來國等,有的國家小的可憐,不過一城之地,亦稱一國。

原本楚國對這一地區因鞭長莫及,所以一向採取恩威並撫的原則。 各伯國不聽話時就派兵剿一剿,剿完了再給點甜頭,如此反覆,勉強保持著楚國對這一地區地統治權和控制權。 但是現在費無忌已是喪家之犬,哪裡還肯像當初做楚國令尹時有諸般顧忌,他缺兵、缺糧、缺錢,於是對這些伯國敲榨勒索。 無所不用其極。

這真是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昔日舛傲不馴的各個伯國在費無忌的屠刀之下變得比綿羊還要馴服,為了活命乖乖地給他送兵送糧,在費無忌的yin威之下被迫同吳人作戰。 吳人也是毫不含糊,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哪管你是自願還是被迫。

吳國四路大軍,梁虎子、赤忠、平布、呂遷四員虎將,就像四隻鐵犁。 在皖東大地上犁來犁去,犁得人仰馬翻、血流成河。

費無忌地軍隊疲於奔命,在四路大軍的圍殲下到處逃竄,到處裹脅新的伯國,把他們綁上自己的戰車。 到目前為止,費無忌自己的實力受損有限,原屬當地的各個伯國卻已在戰爭中蕩然無存,當地的政權全部潰散。 再也無法實施有效統治,整個潛山以東地區狼煙四起,兵禍連連。

“差不多了,費無忌地利用價值已盡,該是收口的時候了。 ”

慶忌思忖著,提起筆來。 向正在南線做戰的梁虎子又簽署了一道盡快全殲費無忌軍隊的命令。

“臣蔡義求見大王!”

門口忽傳來一聲傳報,慶忌揮毫如飛,頭也不抬地道:“進來。 ”

大行人蔡義手持一封柬書,急匆匆地走了進來。 這時書卷檔案多用竹簡、木簡,只有秘信或者相當等級的重要檔案,才用昂貴的絲絹書寫。 慶忌抬頭瞥了他一眼,匆匆寫完最後一句話,拿起竹簡輕輕吹了吹,這才問道:“什麼事?”

“齊國遣使來訊。 ”

“哦?”慶忌眉頭微聳:“齊國?”

“是!”

“拿來我看。 ”

蔡義立即舉步向前,雙手將帛書奉上。 同時小聲說道:“來使現在前殿等候。 ”…。

慶忌微微頷首。 接過信來看了看,封口完好還未開啟。 他從桌上拿起小刀挑開封口,抽出一封制書,展開看了起來。

此時他的心中也有些忐忐不安,生怕齊國趁他正出兵滅越吞楚之際再度發兵難下進犯東夷。 按照他與群臣原來的分析,齊國田氏與晏氏兩大政治集團一向意見相左,因為這個,齊國國力內耗嚴重,未必便有決心南下與吳一戰。 因為東夷建國之後,雖然因內戰造成一定地人員損失,但是整合起來的力量遠比原來的一盤散沙更具戰鬥力,而這支隊伍明顯是和吳國站在一起的。

此外魯國為了阻止齊國南下,已經同他們大戰一場,在魯國看來,吳國並不具備吞併魯國的實力,而齊國則不然,因此聯吳抗齊才是正確的選擇,如果齊國南下,魯國也不會坐視。

最重要地是,齊國那個老而不死的長壽國君,念念不忘在他有生之年,讓齊國重新成為天下霸主。 他此時正在籌劃召開諸侯大會,議立天下霸主,這才是齊人心中最重要求事。 如果此時與吳國一戰,且又不幸敗上兩仗,那麼他也就沒有臉面在天下諸侯面前擔當霸主之職了,這種因小失大的舉措,齊國是不會冒險去做的。

可是不管依據多麼充分,預計就是預計,人不是機器,有時候事情的發展不一定按照最理性的可能去進行。 但是展開書信仔細一看,慶忌的心事卻放了下來。 這封信的內容竟是齊國國君邀請他參加明年年初黃池之會的。

周天子已經正式承認了分晉的五位諸侯地合法地位,也同意了明年年初在黃池召開天下諸侯大會,並決定派使節參加。 吳國如今已算是東南大國,如果吳國不參加,那麼即便黃池之會推舉出一位霸主來,也不算是得到了天下諸侯地承認,所以慶忌知道他是一定在被邀請之列的。

不過他原以為這封邀請函會出自周天子地使臣之手,亦或是透過與吳國交好的某個中原國家。 比如衛國、魯國輾轉傳達,卻萬萬沒有想到竟是出自齊國國君之手。

仔細想了半晌,慶忌微微笑了。 吳國對擁立霸主一事地態度,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楚國、秦國、魯國、東夷四國以及依附於他們的各路小諸侯的態度,齊國這番舉動雖然顯得突兀,其實卻是在試探吳國對推舉天下霸主一事的態度,尤其是現在天下間已經開始風傳北方諸侯將推舉齊國為天下霸主。 吳國接不接受齊國的邀請,以什麼方式接受。 一定程度上便會暴露出吳國的態度,那麼齊國便可以早早的做出應對。

如果所料不差,這件事應該是晏嬰地手筆,只有這個行事謹慎的矮子,思慮才如此周詳。 如果換了田乞那種為達目地不計後果的人,他現在未必會考慮吳國的態度。 這麼說來,齊國兩大權臣田乞和晏嬰至少在稱霸這一點上達成了共鳴。 他們都屬意於把齊國推上天下霸主的位子。

是啊,上一任齊國霸主的風光歲月已經過去太久了,那時還是桓公時候,桓公的一世功績,成就了千古賢相管仲的大名,即便以晏嬰之賢,面對可以成為管仲那樣地千古名相的誘惑,也不由他不動心。

酒色財氣四堵牆。 多少賢人在中央……,晏嬰,又何能例外?

慶忌叩著桌案,仔細沉思良久,抬頭一看,見蔡義還拱手立在面前。 便笑著擺手道:“你去,對齊國使節就說寡人正忙於國事,明日再擇時見他。 嗯……,你親自送他去館驛,隆重款待,不得失禮。 ”…。

蔡義會意,立即應聲退下。

慶忌把剛剛寫好的幾封詔令和情報一一卷起,對站在壁角的兩個貼身小寺人道:“把這些親給內史書記,登記在案,所有詔令立即發出!”

“是。 大王!”舒克和申生兩個小太監慌忙跑上來。 一個張開雙臂,另一個撿起一卷卷竹簡放到他懷裡。

慶忌用手指把玩著毛筆。 又道:“還有,馬上召相國、大司徒、大司空……唔,召集現在姑蘇的所有上卿,入宮議事。 ”

“是!”舒克屁股一撅,深施一禮,撇下懷裡抱滿奏章的申生一溜煙跑了。

慶忌看看正從奏章縫隙裡瞄著他,一臉難色的舒克,不禁笑罵道:“渾小子,一次運不了,不會分兩批來麼?這樣出去,小心跌一個大大的跟頭!”黃池是宋國領土,接近衛國。 據說周穆王曾乘九駿,遊於此處,歌曰:黃之池,其馬噴沙,黃之澤,其馬噴玉。 是以此處從此便叫黃池。 慶忌曾在衛國住了一年有餘,兩次南下討伐闔閭,都曾經過黃池附近,對那裡地地理很清楚。

此前的幾次天下諸侯會盟爭霸,地點也都在宋國。 選擇宋國做為議盟地點,一方面是因為宋國在春秋諸國中少有野心,除了常與唇齒相依的衛國共同出兵抗拒晉國。 對他國很少有什麼戰爭。

另外,有資格爭霸的一直只有楚、晉、齊三國。 宋國和以上三國能夠直接控制的勢力範圍還要隔著一些國家,這樣一來,三國諸侯帶領大軍到宋國會盟,長途跋涉,深入他國縱深,軍隊供給絕對不能支撐連番作戰,因此這裡便成了各方公認的勢力均衡處,對各方諸侯來說最是安全。 此番選擇黃池,主要原因也是為此。

諸侯會盟,是各國君主展示自己地國力和國家形象的一件大事,即便志不在霸主之位,也都希望自己能夠令諸國刮目相看,予以重視。 因此諸侯會盟時,出動傾國兵力作為儀仗那是司空見慣的事,而且戰車、戰車、士卒、兵甲,都要選擇最好的,把自己最光鮮的一面呈現出來。

吳王慶忌欣然接受齊國國君之邀,決定出度黃池之會的訊息傳開後,國內一片忙碌,人人都以為大王要儘快結束周邊戰事,率領吳國精兵趕赴黃池了。 如今積聚到吳國的越來越多的各國商人們更是先行一步,開始織染大量衣料,製作了大批美觀的皮甲。 從北方運來高大結實地戰車和雄健地駿馬,等著吳國重金採購裝扮大軍,以便大大地賺上一筆。

孰料,這個吳王最近雖聲譽鵲起,名震諸侯,但是直到寒風吹起啟行在即,吳國還沒有采購地動靜。 那些商人們挖門盜洞的一通打聽,才聽說吳國連年征戰。 國庫太寒酸了,根本沒有足夠地財力派遣大量軍隊、採購全新的裝備,此次黃池之行,吳王只帶一萬五千人,而且就穿平時軍中所用的服裝。

這一下商人們傻了眼,再將他們採購來地東西運往別處的話加上運費價錢提高了不止一籌,而且還錯過了最佳地兜售時機。 他們只得悻悻地搞了場吐血大甩買,就地便宜處理了,然後採購了大批吳國土特產,咬牙切齒的準備運往他國把損失再賺回來。

吳國國力疲弱,連出席諸侯會盟都沒錢購買大批裝備、無力派出大量軍隊的訊息透過這些行商們傳開了,因為吳國近來一連串氣勢洶洶的軍事擴張行動而對吳國有所警惕的中原諸國立生輕蔑之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