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騎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農耕

馬城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

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在人類歷史上,原來都是以漁獵和採集野果為生的,都是從蠻荒中走來。

但是這兩種文明,進入文明社會的先後有不同。

那些頭腦聰慧又比較尚武民族,佔據了地理條件比較優越的地方,率先進入了農耕社會,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因而人口增長也較快。

而那些演進比較緩慢的民族,則繼續過著漁獵和遊牧生活,由於生活條件的艱苦,人口增長也較慢。

在生產力水平發展緩慢的時代,無論是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為了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無不是透過戰爭掠奪別人的地盤,來實現其族群發展壯大的需要的。所不同的是。

文明的民族在獲得別人的生存空間時,對被掠奪地區的原住民相對仁慈一些,往往依靠其文明優勢,對被征服者採取同化的方式,使其融入本民族中。

而落後的一方如果征服了先進的一方,由於其本身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比較缺乏仁慈之心,也因為沒有文化方面的優勢,人口數量處於劣勢,為了維持其統治並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徵,則對被征服一方實行野蠻、殘酷的屠殺。

在遠古時代,率先進入文明社會的民族有蘇美爾人、隨後有阿卡德人、古埃及人、巴比倫人、中國人、腓尼基人、赫梯人、達羅毗荼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在這些民族中,唯有中國人遭到其他民族幾次侵略後起死回生,並延續至今以外,剩下的那幾個基本上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他們往往是被原來生活在自己周邊地區的蠻族所滅,而且當原來的遊牧民族征服農耕民族接受了農耕和定居生活後,往往又會被後來的遊牧民族所征服。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凡瞭解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經濟實力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農耕民族的生產力水平相對發達,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其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遠勝於生活在其周邊的遊牧民族,那麼為什麼他們總是被遊牧民族所征服呢?這顯然是不合於一般戰爭規律的。

有人說,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農耕民族由於創造出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安於享樂,在長期的定居生活中,戰鬥力和勇敢精神逐漸地消退了,但是有大量的歷史史實證明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和難以令人信服的。

在歷史上,經常有先進的農耕民族,對於野蠻剽悍的遊牧民族在戰爭中取得輝煌的戰績,甚至將他們驅趕到遙遠的地方,以使他們不再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事實。

如,漢對於匈奴的戰爭和隋、唐對於突厥的戰爭就是很好的例證。

並且蒙古人征服亞洲時,西亞的阿拉伯人和已經逐漸進入農耕社會的突厥人幾乎是任人屠殺。

而宋朝是漢族朝代中最軟弱的一個朝代,但是南宋卻抵抗了四十五年。

遊牧民族通常是起源於亞洲北部和南俄草原地帶的,他們往往遊蕩在先進的農業文明社會的周邊地區,當農業文明社會處於健康發展的時代,他們會以向農業文明社會表示臣服,來換取自己的安全。

透過物與物的交換,獲得自己所無法制造的生產物資和生活物資。

當農業文明社會由於種種原因而呈現衰落時,他們經常對農業文明社會發動掠奪性戰爭掠奪財富、人口和牲畜。

農業文明社會出現較嚴重的問題而陷入混亂時,他們往往會乘虛而入,實行征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