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騎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農耕

有人把農業文明社會,常常被遊牧民族所征服的原因歸結為馬匹的問題,當然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因為在冷兵器時代,馬匹在戰爭中的作用確實是舉足輕重的。

這也不應當成為決定性因素,因為沒有馬匹是可以透過貿易,獲得或透過戰爭中奪取。

由於連續幾十年的戰爭,西漢在建國之初是非常困難的,當時連給皇帝駕車用的青一色的四匹馬都找不著,文臣們只好坐著牛車上朝,武將們騎著牛上朝,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後,情況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在對匈奴的戰爭中連連獲勝,最後把匈奴趕出了他們的故地,被迫向西遷徙。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農業文明社會屢屢敗於落後的遊牧民族之手呢?

遊牧民族對付定居民族有一種天然的優勢

遊牧民族對付定居民族有一種天然的優勢,那就是機動靈活,以至於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牛、羊等)都是可以移動的。

如果一個力量強大的文明民族對他們進行討伐的時候,他們會跑得無影無蹤,而他們原來居住的地方,只是一片草場,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破壞,如果緊追不捨,則整個軍隊往往會被其拖垮,有時還會中他們的埋伏。

公元前一一九年,衛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向匈奴總攻。

衛青兵團深入匈奴汗國五百公里,伊稚斜單于倉促迎戰,大敗,向北突圍逃走。

衛青追擊到寅顏山趙信城,不見敵蹤。

霍去病兵團深入沙漠一千餘公里,殺虜七萬餘人,而匈奴汗國當冒頓單于最盛時,控弦戰士不過三十萬人。

霍去病追擊到狼居胥山,不見敵蹤。可見,要給予他們較沉重的打擊,是需要依靠非常強盛的國力並做長期準備的。

這個問題怎麼來解決,古人早已經給出了答案。

古人給出的辦法,是建立一個緩衝區,並且讓這個緩衝區常年處於戰亂狀態,無法形成真正的統一。

原來在匈奴和秦、漢之間有一個叫歐脫的東西,是一個緩衝地帶,這個緩衝頻寬二百到五百公里。

它的作用就是防止遊牧民族對於他們實施攻擊的,所以遊牧民族要對他們造成有效的打擊,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這是必須的,非常正確的。

正因為如此,才保證了漢民族在後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安全,即使在隨後的三國亂世中,也沒有受到遊牧民族所構成的威脅,使中華文明能夠傳承下來。

這個緩衝區,離大明本土越遠,中原之地就越安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