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四十三節 貓膩

況且,劉啟很清楚,漢家江山的基礎是什麼。

不是軍功勳貴家族。

自秦**始興盛的軍功勳貴勢力,在此時已經開始衰退了。

最淺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秦代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現在已經面目全非了……

漢承秦制,雖然也繼承了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

但是架不住漢家天子給來個有大漢特色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

從劉邦開始,但凡天子開心了,傷心了,死了,登基了,立太子了,太后掛了,發生天災了,漢家天子都會幹一件特別沒節操,直接導致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逐漸消亡的事情——賜爵。

天子開心了,怎能不大赦天下,順便給天下子民加爵。

傷心了,朕實在難過,但天下蒼生不可陪朕一起難過,於是再加民爵等級。

新君登基,怎麼可以不大赦天下,再給天下子民加一級爵位?

立了個太子,朕身為天子,立太子這種事情當然要跟天下所有當爹的一起分享喜悅,於是再賜爵一級。

漢家歷代天子都很清楚,秦代的軍功勳爵制度製造出來的軍功勳爵政治勢力有多可怕。

想要毀滅這個可怕的怪獸,蠻來那是煞筆行為。

但是,作為一個仁德天子,遇到了喜事,賞賜天下子民,那是本分。

於是,在秦代強盛無比,能左右國家大政,甚至決定國家意志的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在歷代漢家天子的這一套組合拳下,迅速衰亡。

太宗孝文皇帝時期,更是採納了晁錯建議,准許民間商家和豪強輸粟捐爵,給了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致命一擊。

有錢人紛紛慷慨解囊,然後捧了個什麼五大夫一類的在秦代只有在戰場上才能得到的爵位,歡天喜地的回家。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的基礎被粉碎,龐大的軍事利益集團分崩瓦解,槍桿子終於被漢家天子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裡。

正是徹底擊垮了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劉啟才敢動手削藩,否則,軍隊裡軍頭林立,想要削藩,還不得先把軍頭們給拉攏?

哪能跟現在這樣,天子想做的事情,沒人能攔阻!

所以,當歷史發展到現在,秦代的軍功勳貴集團已經消亡,不再是國家基礎與統治階級的根本。

取而代之的是自太宗孝文皇帝以來一直以來傾力扶持的小地主自耕農階級。

太宗孝文皇帝曾想造一個園子,發現需要十戶中人之家的家資後果斷就不造了。

這其中透露出來的意味,不止是節儉那麼簡單,而是漢家天子開始扶持小地主自耕農階級的政治表態。

無疑,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有恆產者有恆心。

任何一個政權的穩定基礎都是中產階級的數量。

中產階級數量佔多數,社會就穩定,天下就安定。

反之,則是王朝末路,天下大亂的徵兆。

秦漢唐宋明無不如此。

就是後世兩千多年後的人類希望,自由燈塔,美利堅帝國的支柱也是中產階級。

而長漂的大多數成員都是來自於中產階級。

佃農跟奴僕能有飯吃就不錯了,哪裡來的機會讀書識字?

至於富豪之家,就不需要長漂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