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武仙

第115章 明教入幕

武承嗣回到王府。

武三思還在他書房裡“禁足”。

所謂的禁足也就是糊弄百官,私下裡如何,只要不捅出來,武則天也懶得管,因此武三思就在魏王府跟武承嗣一起“反省”,也省得私下行走,授人以柄。

何況魏王府“準太子”東宮的配置,可比他的梁王府奢侈多了,吃的喝的玩的耍的,醇酒美人,歌妓舞姬,樣樣不缺,樣樣絕頂。

武承嗣推門而入,臉色陰沉如鐵。

武三思正倚在窗邊飲酒,見他回來,立刻放下酒杯,壓低聲音道:“如何?姑母尋大哥所為何事?那幾個老不死處理了嗎?”

“處理?”

武承嗣冷笑一聲,猛地將手中玉帶砸在案上,眼中怒火幾乎噴出眼眶:“曲百川死了,白骨觀音廢了,逐月七星全軍覆沒!”

“什麼?!”

武三思渾身一震,大驚失色道:“這怎麼可能?藺寒衣出手了?她不是出京找小白臉了嗎?就元清霜一個,怎麼可能擋得住曲百川、逐月七星,再加白骨觀音他們?難道太平出手了?還是公主府另藏隱秘?”

武承嗣咬牙切齒,一字一頓:“陸、沉、淵!”

“是他?”

武三思越發意外,皺眉道:“他現在才三境吧……”

“還有隱仙神器《青冥百鬼繪》!”

武承嗣想起看過的戰況,再想到曲百川的下場,滿心痛恨。

曲百川和方靖是他的兩大管家,忠心耿耿,尤其曲百川,不但替他掌管日進斗金的移香苑,更是處理髒事的一把好手,失去了他,不亞於失去一條臂膀!

如今世道,斷臂還可再生,人死卻難復活。

短期內很難找到這樣一個忠心又好用的人。

“大哥節哀。”

武三思看著堂兄太陽穴暴起的青筋,適時遞上一盞溫酒:“曲先生忠心,天地可鑑,怪只怪老天眷顧。這陸沉淵天生慧眼,一應幻術對他來說,都無意義,《青冥百鬼繪》這才能落入他手……只能說天意弄人,非戰之罪。”

武承嗣當然明白,仰頭一飲而盡,冷冷道:“這筆帳暫且記著,早晚有一天,本王要他十倍奉還!”

武三思鬆了口氣,問道:“姑母那邊……”

武承嗣頓了下:“罷為特進。”

武三思手一抖,如此懲罰可不同於之前的作戲,丟了宰相之位,沒了實權,朝堂之上話語權自然大幅降低。

更可怕的是,它釋放的是一種訊號,武家旗幟不穩,麾下黨羽也不會像以往一般指哪打哪,對人心和士氣都是巨大打擊。

武三思忍不住道:“姑母的心可真夠狠的,咱們也是幫她除逆……”

“她一貫如此。”

武承嗣不以為意,一時打擊不算什麼,東山再起也就是了。

現在的武周還離不開他,少了周興衝鋒陷陣,來俊臣又打掉不少周興黨羽,酷吏勢力勢必減弱,更需要他來為皇帝遮風擋雨。

在他看來,罷相只是次要的,真正的問題在於他還欠缺力量。

——幽冥殿能利用【元戎神弩】搞出刺駕大案,陸沉淵能利用【青冥百鬼繪】逆轉戰局,本質上都是靠的隱仙神器,值得慶幸的是,隱仙神器並非一件兩件。

顧雲升不是吝嗇之人,早年扶助太宗打天下期間,他與太宗麾下文武群臣交好,不少人都如尉遲恭一般得到他的厚賜,有些是功法,有些是法器。

自大唐建立起,到貞觀年間曲江設教壇,經他點撥過的能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當今兩位國師,葉法善、裴玄度,就都曾得到過他的指點。

造偃甲需要材料、佈下考驗需要人力,這些東西都不是憑空得來,即便顧雲升開口,有很多人願意白送、白幫,他也不是有恩不報之人,少不得要送一份回禮。

就如那架【元戎神弩】。

它本是隱仙贈與大唐開國功臣劉文靜的自保神器。

劉文靜隨高祖晉陽起兵,說突厥、破長安、定西秦,官至宰相,卻因與裴寂爭權被誣謀反,臨刑悲呼“高鳥盡,良弓藏”,隱仙所贈三支神箭,兩支都是為大唐而用,最後一支至死也沒發出,時人冤之。

像劉文靜、尉遲恭這樣得賜寶物的人,還有很多。

如元戎神弩這般流落江湖的神器,也有不少。

“正好藉著這個機會,把人都散出去,搜尋隱仙神器!”

武承嗣一掌拍在桌案上,目光陰狠:“《青冥百鬼繪》也不過是以畫布陣,以靈繪之術攻敵,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元戎神弩之類出其不意、一擊必殺的神兵,正是它的剋星,只要讓他來不及展開卷軸,他就必死無疑!”

武三思點頭道:“這幾年一直在調查,【天罪】和【劫火】已有眉目,【紅塵】那邊,楚客正在取。這三樣都能神不知鬼不覺殺人取命,等拿到手,先送陸沉淵上路!這小子壞了咱們太多事!”

“嗯。”

武承嗣微微頷首,神色稍緩:“楚客辦事,向來穩妥,比那幾個不成器的強多了。他現在還在虢州?”

“是。”

武三思道:“畢竟是河東裴氏,即便只是分支,也不好得手。”

武承嗣沉吟片刻:“既然陛下不許我麾下之人留在神都,你就先秘密接手一半人手。剩下的,三成去搜尋神器,七成暗中協助楚客,務必要把神器拿到手!”

武三思肅然拱手:“謹遵大哥之命,必當全力以赴!”

……

晨霧未散,岑長倩、狄仁傑、歐陽通三人已至城門。

陸沉淵在岑府守了一夜,跟三老談天說地,他看書多,思路廣,眼界開闊,再加上聊天本就是他的核心技能之一,對於看得上的人願意說話,一旦聊開,從《尚書》典謨到西域商道,從嶺南瘴氣到北疆兵制,信手拈來。

說到精妙處,他以茶代墨,在案几上隨手勾勒河套地形,連狄仁傑都頻頻頷首;論及《春秋》微言大義,更讓歐陽通拍案稱奇。

岑長倩不禁感嘆:“若在太宗朝,以陸小友之才,當為弘文館學士。”

話一出口,三人都沉默了——這般驚才絕豔,偏偏是個面首。

陸沉淵反倒笑了:“若非這身份,以如今世道,晚輩只怕早被酷吏給撕了,又怎會有今日之會?對我來說,公主府的門檻,反倒比朝堂容易跨些。”

三人聞言,頓時哭笑不得。

此時城外已聚集了不少聞訊趕來的義士:

墨家弟子揹負機關匣,沉默立於道旁;

關隴遊俠腰懸橫刀,目光如電掃視四周;

儒雅文士手持摺扇,卻在袖中暗藏鐵筆;

更有幾個粗布麻衣的農家漢子,看似尋常,腰間卻彆著淬毒的鐮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