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淵面向武則天恭敬一禮:
“臣近日研習古譜,偶得一套‘九霄承露劍舞’,取‘承天地之露,沐日月之輝’之意。願以此舞,賀陛下聖壽無疆,祈我大周國運昌隆。”
此言一出,不只武家人意外,李令月也很詫異。
陸沉淵學過什麼武功,她再清楚不過。
無論是府兵傳承的《剎那槍》,還是《裁天手》、《太乙烽雲指》、《龍驤鐧法》,全都是威猛絕倫,殺伐濃烈,在數招之內,致人死命!
劍法的目的是取人性命。
劍舞的目的則是娛樂、觀賞、抒情、祭祀、禮儀。
前者屬於技藝,後者屬於藝術。
無所謂誰高誰低,但無論心法還是招法,都有本質區別。
這幾套武功,殺起來絕對快,卻也絕對稱不上“舞”。
但李令月也沒有懷疑。
她已經習慣了陸沉淵的“藏著掖著”,打定主意回府之後,讓他舞給她一個人看!
李旦、張說也漸漸熟悉了他的性情,知道他絕非信口開河之人,敢於應承,就必然有不凡技藝,都放寬心認真觀望起來。
“哦?”
武則天目光微轉,唇角含笑:“朕倒要看看,是何等劍舞能得此雅名。”
武則天看向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不需要吩咐,已從大殿角落的劍匣裡取下一柄充當禮器的玉具劍。
武周承周制,在周朝,玉劍便是禮器的一種,所以殿中用這種劍作為裝飾。
玉具劍由劍身和玉飾組成,玉飾包括劍首、劍格、劍璏、劍珌。
上官婉兒捧著玉劍來到陸沉淵身前。
她微微抬眸,眼中閃過一絲微不可察的柔光:“陸閣領,請。”
陸沉淵雙手接過玉劍:“多謝上官待詔。”
上官婉兒輕輕頷首,轉身時裙裾微旋,帶起一陣若有似無的沉水香。
陸沉淵立於殿中,手中執劍,屏氣凝神,身姿挺拔似蒼松。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氣勢變化,那是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禮。
儒家之禮!
陸沉淵學過古典舞和劍術,這也是他能有如今形體的基礎。
“矜貴”這類靠修身養性、糅合自身形體才能得到的氣質,只靠裝是裝不出來的——就算再怎麼吹演技,後世演藝圈裡的那些流量小生也演不出真正的丰神如玉,腦子裡沒東西,根本就撐不起來。
但陸沉淵可以。
就如此時此刻,劍是玉劍,人如玉人!
舞還沒開始,岑長倩、狄仁傑兩位大儒便微微訝異,投來目光,他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儒家的禮,謙謙君子,溫文如玉!
這個發現讓他們感覺很詭異——這小子剛才還跟公主殿下打情罵俏,於大庭廣眾之下拉拉扯扯,完全沒有半點“禮數”,可是眼前這氣質又真是儒雅斯文,令人驚豔。
奇也怪哉……
武承嗣閉上了眼睛,臉色鐵青,他知道接下來不用看了。
武重規嘆了口氣,失望之餘也是真不解,就這種氣質怎麼可能出現在一個面首身上,還是軍旅出身的面首!
陸沉淵拔劍出鞘,玉具劍在燭火下流轉著溫潤的光華。
他手腕一抖,劍尖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
第一式·雲起龍驤!
劍勢乍起如驚雷破空,卻在最高處化作綿綿春雨。
只見他身形如柳絮隨風,紫羅袍翻飛,每一個旋轉都暗合宋代“玉環步”的圓轉之妙,腰肢扭轉間連變三個重心,玉劍在他手中彷彿有了生命,時而如游龍驚鴻,時而似流雲舒捲。
殿內眾人眼前一亮。
第二式·山河入夢!
劍鋒過處,帶起的勁風竟將殿中燭火牽引,在虛空勾勒出江山輪廓。
最令人驚歎的是他的步法,完全打破了武周時劍舞“方陣進退”的侷限,採用後世“八方位移”的舞步理念,每一個落步都如蜻蜓點水,卻在青玉地磚上留下淡淡霜痕。
動靜之間,凜冽飄逸,肆意瀟灑,不知不覺間,周身已是劍氣縱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