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謙放下茶杯,直視著朱棣。
從頭到尾,朱棣都表現的十分淡然,這更加讓葉謙好奇其他的身份。
尋常人家的孩子在這般年紀怕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玩泥巴呢,但眼前之人與同齡人相比,截然不同。
少年老成!
這是葉謙對眼前少年唯一的感覺。
“大人可是朝廷之人?”
聽著葉謙的詢問,朱棣一笑:“這重要嗎?”
葉謙一愣,轉念一想,對方究竟是何身份,似乎於他而言的確沒那麼重要。
“為政興民,相輔相成。為政者需以民為本,常言道,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有何可利民?”
“輕搖賦稅,發展農業,以惻隱之心體恤百姓,透過賑災、興修水利等方式解決民生問題,這些都是利民之法。”
“當然了,這些事情並非地方上的官員有權利做主的,如今說這些,也不過紙上談兵。”
朱棣有些驚訝的看著葉謙。
此人心有百姓,眼光獨到,這樣的人倘若能夠入朝為官,將來必有一番大作為!
在命護衛送走葉謙後,朱棣找來了孫弘懿。
“孫大人,葉謙乃良人,將葉謙的名字新增舉薦錄,上奏朝廷,這樣的人入不為官,將會是我大明的損失!”
聽著朱棣對葉謙如此高的評價,孫弘懿也有些驚訝。
“下官遵命。只是燕王……”
朱棣看向孫弘懿。
孫弘懿擔憂道:“方才攀談,想必燕王也知曉葉謙秉性,從之前與周家發生的事情來看,葉謙性格剛硬,要知官場如戰場,他這樣的性子一旦入朝為官,怕是會得罪很多人……”
“我知你意,可要知玉不琢不成器,如今的朝綱早已經被一些人搞得烏煙瘴氣。淮西勳貴在朝中一手遮天,但他們遮不住我大明的天!胡惟庸獨掌大權,但他掌不了大明的江山!”
“從某些方面而言,本王倒是希望葉謙這樣的人能夠攪亂朝堂,只有這樣,父皇才能徹底拔起朝堂中的毒瘤!”
……
南京府。
金碧輝煌的大殿,刑部尚書劉惟謙,翰林學士宋濂,初代兵馬大元帥馮勝三人垂手聽音。
大殿上位,端坐著一個身著龍袍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面色剛毅,不怒自威,如同刀鋒一般凌厲的眼神在劉惟謙兩人身上掃視而過。
“法貴簡當,使人易曉。若條緒繁多,或一事兩端,可輕可重,吏得因緣為奸,非法意也。夫網密則水無大魚,法密則國無全民,卿等悉心參究,日具刑名條目以上,吾親酌議焉!”
“另,《明律》完善之日,頒佈各司,爾等日日警示,不可有違!有違者,朕定不輕饒!”
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刑部尚書劉惟謙等以《律令》為基礎,詳定《大明律》。
“臣等遵旨!”
劉惟謙宋濂兩人拱手領命。
朱元璋點頭,隨手拿起身旁奏摺:“馮將軍,我軍遠征漠北失敗,致使興和、亦集乃、甘肅西北地區被北元軍隊佔領,北元與佔據雲南的元梁王重新建立聯絡,成為明軍北征的後顧之憂。”
“北征之事暫且擱置,另,為防北元軍隊南下,責令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鄧愈為左副副將軍,湯和為右副副將軍率領諸將前往山西、北平等地練兵戍邊。”
“練習軍士,修葺城池,嚴為備守,務必謹慎持重,若敵軍來犯,來則御之,去則勿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