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片通古代,歷朝歷代集體破防

第12章 出身至寒而取天下

“封禪豈是‘就近’之事?昔年漢武帝為登泰山,鑿山通道,歷時數年。”

“光武帝雖定洛陽,仍千里迢迢赴泰山行封禪大禮。”

泰山之重,不在山勢,而在其為天下共仰的‘天樞’。

——登此山,是向蒼穹證明‘天命所歸’,向萬邦昭示‘四海一統’,豈是區區‘龍興’‘就近’便能解釋的?

漢高祖劉邦,雖起於草莽,卻也懂“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的規矩,終其一生未敢輕動封禪之禮。

而後世這位洪武帝,從乞丐到九五之尊,走過的路比劉邦更崎嶇,卻在最需彰顯“天命正統”的時刻,選了一座世人眼中“區域性”的山嶽……實在是讓人不解。

他難道不知,舍泰山而封紫金山,會讓天下人疑其‘正統’嗎?

“陛下,天幕僅透露隻言片語,想要以此推斷後世這位洪武帝的意圖,實在太強人所難了。”

眼瞅著群臣苦思冥想,始終給不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房玄齡便站出來,笑著道:“也許是後世發生了一些事,讓洪武帝不得不前往紫金山也說不定。”

“臣想,也許要不了多久,仙幕或許會透露出一些訊息,點明其中關鍵也說不定。”

李世民點了點頭,他也知道僅憑當下已知資訊,想要推測出朱元璋紫金山封禪的真相,確實頗為困難。

大殿內。

眼見話題被扯到封禪一事上,不少心思活絡的大臣對視一眼。

須知。

封禪可是莫大的榮耀,參與者往往能獲得封賞、留名青史,甚至成為“盛世見證者”而載入史冊。

其中種種好處,很難不讓人心動。

因此,不少人都希望藉助這個契機,勸李世民泰山封禪。

於是乎。

秉著青史留名,封禪首功的想法,大臣蕭瑀站了出來。

“陛下登基以來,內修文德,開創貞觀之治,百姓安居樂業;外攘夷狄,四方諸蕃皆來朝貢,尊陛下為天可汗。”

“陛下功績遠超往昔,就連仙幕都推崇有加,顧臣等認為,陛下正該效仿古之聖王,舉行封禪大典,以告成功於天地,彰顯陛下之聖德。”

聽聞此言,李二心中一動。

說不心動是假的。

畢竟。

泰山封禪也是莫大的榮耀。

此前於泰山封禪的者,無外乎祖龍、武帝、光武帝三人爾!

此三人中,如今已有兩人被仙幕提及,足以見得上天對其的認可。

況且後世出身草莽的朱元璋都以封禪宣告正統,何況開創貞觀之治的自己呢?

似乎是看出李世民的心動,長孫無忌緊接著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封禪乃帝王盛事,古往今來,秦皇漢武皆行此大禮。”

“今我大唐四海昇平,國力鼎盛,若行封禪,定能讓天下百姓知曉陛下恩澤,亦能威懾四方,使外邦蠻夷不敢生覬覦之心。陛下之功業,足以匹配這封禪之典,望陛下恩准。”

有了長孫無忌帶頭,殿內諸臣紛紛附和。

一時之間,“請陛下封禪”之聲此起彼伏。

望著眼前之景,李二臉色不由帶著些許笑意。

不過古法講究三辭三讓。

雖然李二很是心動,卻也沒有當場答應下來。

反而一副不是很在意的樣子。

“以前秦始皇封禪,漢文帝不封禪,難道後來人就覺得漢文帝不如秦始皇嗎?”

“你們吶,都以為封禪是帝王的盛事,朕卻不這麼看。”

“如果天下太平,家給人足,即使不封禪,又有什麼不完美的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