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人演武,是搭建九宮熔爐,以熔爐蘊養七星武學,再用七星武學照耀武道意志的茁壯成長。”
“但是這部拳從搭建熔爐之後的這一步開始就變了,沒有蘊養七星武學的過程,而是不斷的以武學對‘熔爐’本身進行微調,進行重塑。”
“再之後,以完全契合自身形神的武道熔爐,直接一步到位將武道意志煅燒成型。”
“而混元掌有三趟拳架,腳踏九宮之間,講求的是內、外、側周全,所以將大成武學不再是以七星閃耀的方式形成框架,而是依照內、外、側的方式,更進一步的夯實這種九宮間的周全。”
“將如此三個方向做到如同大成武學一樣的極致,以武學極度契合自身的方式,讓九宮熔爐完全貼合自己的形神。”
“我明白了,原來這便是道極,原來這便是三元!”
這一刻,嶽含章展現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而一旁的黃智姝看向嶽含章的目光已經更進一步的放光。
她在“彙報工作”之前做了很縝密的工作,其中就包括這一事件發生之後,在網路上可以找尋到的,武道領域的宗師人物對比賽的評價。
但是他們的分析,甚至遠遠不如嶽含章的觀察來的仔細與縝密。
“有啟發,真的很有啟發……”
嶽含章連連輕嘆,他是真的覺得這樣一部武學,給自己點亮了武道前路上的一處迷霧。
早在之前的時候,嶽含章便已經有過數次明晰的認知。
九宮熔爐的周全只是相對而言。
在一些精密的細節上實是有所不足。
他曾經想過要回頭彌補九宮熔爐,但與天都道院的先賢所做的不同,嶽含章的思路是先完整掌握七星武學之後。
在爐內七星武學的星光洞照之下,一切熔爐本身的“疏漏”處都能夠被洞照的纖毫畢現。
如此,再來著手九宮熔爐的重整,在真正的周全中,將自身的武道意志煅燒成完全體!
這樣的脈絡很連貫。
但是嶽含章對於如何重整九宮熔爐,事實上還沒有具體的實際思路。
畢竟這樣的事蹟太過於罕見,多少天驕都是一路按部就班的九宮、七星、武道意志,少有聽聞什麼重整熔爐的先例。
現在,嶽含章親眼看到了。
很實際,也很具體。
只可惜,看到的不算多。
而且,感慨中,嶽含章不禁皺了皺眉頭。
“可惜了,這《道極三元拳》,他演繹的不足夠好,很有一股生疏感,彷彿他並不真正具備支撐起《道極三元拳》前提的那三部大成武學,之所以攻伐迅疾,不過是靠自己渾厚的武學底蘊來支撐。”
“怪……這個人真的是怪……”
“世人若學我之武道,則需退而求其次。”
“這是多少開創頂尖秘傳武學的先賢曾經說過的話,今日看來,若他夯不實前期底蘊,於這部武學上的成就,或許會十分有限!”
“道極……三元……”
輕聲誦唸著的時候,彷彿不是因為這個人,而是因為他所掌握的武學,嶽含章的眼眸中已經漸漸地有亮光泛起,有蓬勃的戰意升騰。
沒有武道意志的體現,這意味著境界的差距已經被抹去,幾重天不過是搏鬥中耐力的體現而已。
而此人在《道極三元拳》的武學框架中,那渾厚到奇詭的武學底蘊,也只能發揮出三部大成武學融合的拳勢聲威。
姑且就算是他熟稔掌握了三部大成武學。
自己所同樣掌握的,同樣是三部大成武學!
《岳氏驚龍九式指訣》
《岳氏虎豹兩儀影月掌》
還有剛剛大成,不為人所知的影焰狐狼之形!
不!三部大成武學對三部大成武學,這還不夠穩妥!
此刻,嶽含章像是透過虛幻的視界,看向了那寧寂世界中懸浮著,始終轟鳴著的機械腦海。
它仍舊在拉滿算力的全速運轉轟鳴著。
或許其餘幾種武學的門類上,嶽含章還欠缺有頂尖掠食者的象形啟發,但是有一部武學,在其大成之前,嶽含章就已經掌握了其象形的真髓!
那就是躍淵步!那就是真龍之形!
“三天……三天……”
——
眾星擂臺賽,擂主休息室中。
黑袍老者半低著頭,正緩步從側門走進。
此刻,那駱仲合正身形鬆鬆垮垮的端坐在正中。
黑袍老者將手中的一沓檔案放在桌上,轉而面向駱仲合。
“已經打聽清楚了,洞華道院中傳來的準確訊息,嶽含章在龍形武學之外,還有一部具備虎豹之勢的武學,七日後一同開售!”
聞言,少年武者身上往昔的滄桑遲暮氣息像是在這麼久的適應之後已經散去。
他意氣風發的挑了挑眉頭。
“哦?兩部大成武學在身?我倒要高看他一眼!”
原地裡,黑袍老者將頭深深地低下。
“可到底不會是您的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