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就是每天活著麼。
每天都去上班的日子倒也充實,尤其是每天都可以看到李莉妹妹。
要是宋小雨同學不天天跟著當拖油瓶就更好了。
難道你們學習壓力不大的嗎?
學習壓力確實很大,但是她們也確實跟的上。
不得不感嘆,這個時代的人就是牛,同學們的接受能力也是真的強悍。
這些同學就跟小強一樣,任勞任怨,皮實耐*。
因為沈光林每天上課使用的大都是那些句子,就是翻新花樣也是有限度的,再加上沈光林有意的降低了語速,所以大家連蒙帶猜,竟然也能瞭解大致意思。
甚至,一些學生可以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了呢。
大學英語裡真正教材上的內容是很簡單的,但是課外閱讀拓展學習的任務就看各位老師的安排了。
沈光林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他去圖書館借了不少英文教材,準備博採眾長。
為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人家也是變著花樣去備課的。
沈光林也不容易,他一方面要接受英語教研組長的安排,另一方面還要開展自己的教學嘗試。
現在這個階段,英文版的中國日報《chinadaily》還沒發行,沈光林就從英語系那邊借了BBC的報紙和雜誌。
政治類的話題堅決要避開,無論哪個方向,這個碰了最容易404。
有些時候,再火的吐槽也是吐槽,再差的協會也是協會。
就算是後世,足球籃球也不能隨意吐槽的,說不得人家就有一顆玻璃心。
沈老師專門挑選了一些介紹人文地理,描寫風土人情的文章,然後摘抄出裡面的生字單詞,配上音標,油印出來。
同學們每人一張,光生詞就足足五十多個,分量足夠了不?不夠可以再加。
沈光林原本準備給同學們留一週時間來學習的,只要他們能夠把單詞背誦下來並記住就已經很可以了。
結果,中間只隔了一天,這才第二次上課,那些生詞所有人竟然都認識並且會寫了。
要不要這麼牛逼呀!
做為老師壓力也很大的好不好,反正這個學習進度和能力沈光林是做不到的。
然而沈光林並不想做一個雕版印刷的機器,他還是決定每週只推出一篇文章。
既然你們那麼厲害,就請你們把這篇文章也給背誦下來吧。
這樣的一篇文章可以玩很多花樣了。
背誦接力,分析句式,語法,探討英文使用習慣,沈光林把文章摘選搞成了《古文觀止》。
新概念英語,從沈光林做起。
在這個年代,同學們對老師發的任何教材都是特別珍惜的,尤其沈光林油印的這些英文資料。
畢竟是沈老師一筆一筆雕刻出來的,不但有閱讀價值,也還有點書法價值,不少同學拿它當字帖用了。
一段時間以後,沈光林就發現,班級裡同學們的作業看著就眼熟,似乎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心裡竊喜舒爽不已。
沈光林確實很享受這樣的大學生活。
可惜,他跟莉莉妹妹的事情還是沒有進展。
這小女子分明就是個渣女,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沈光林一時半會也沒有找到更好的突破點,難不成要啟用西班牙蒼蠅?或者是哥倫比亞粉?
還是先去吃一頓西餐促進一下關係吧。
果然,李莉對這個提議非常感興趣,她還專門坐姐姐的車回家拿了一套小洋裝。
我去,要不要這麼正式。
現在京城最好的西餐廳當屬莫斯科西餐廳,簡稱“老莫”。
吃一頓老莫要花多少錢?
人均5塊,跟去吃烤鴨的消費差不多,果然都是高階場所。
臨出門了,沈光林又被莉莉妹妹趕回去換衣服。
去吃西餐,穿什麼軍大衣,就是沒有西服,怎麼說也該穿那件羽絨服吧。
沈光林不樂意了,哥哥穿著拖鞋褲衩一樣吃西餐,這玩意沒有那麼高大上。
然而,抗爭是無意義的,羽絨服讓穿就穿唄。
沈光林沒有多說話,他出門的時候還背了個包,裡面裝了二斤牛肉。
估計,還是西餐廳烤出來的牛肉更好吃一些,值得一試。
得虧她沒看到,不然肯定又不同意。
老莫西餐廳位於西直門外大街135號,距離京城大學還是有些距離。
來到這個位置沈光林才發現他來過,他不是來吃飯的,而是來北展看郭老師說相聲的。
很多觀眾就喜歡看郭老師那個壞蛋的勁,尤其是造梗捉弄於大媽的時候。
也該於大媽“倒黴”,遇到了這個姓郭的。
其實還有個更倒黴的,那就是萬曆皇帝,當了四十八年皇帝,發起了三大徵,沒想到風光了一輩子,幾百年後毀在另一個姓郭的手上。
老莫到了,從旋轉門進去,踏著臺階而上,這個大門口的造型果真氣派!
進入到裡面,典型的布林喬維亞風格,七米高的屋頂,燈火璀璨,華貴福麗,不愧是當年援建的高階餐廳。
據說,以前進來這裡吃飯是要憑藉會餐票才能進入的,也就這幾年漸漸開放了,只要有錢,大家也都可以過來湊和一頓。
大不了過段時間吃糠咽菜就是了。
裡面佈置的也是很有想法,牆邊還有一臺鋼琴,可惜沒人彈,要不要表演一番?
選單上來,價格並不算貴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