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以前國內的糧食收割,靠的基本上是人工,自走式收割機器代替人工也是93年以後的事了,全部實現機器代替人工更是二十年以後的事。
但在93年自走式機器西疆——2出現以前,像晉省,冀省的一些頭腦精明的人已經開始開著拖拉機跨省收割小麥掙錢了,只不過很少。
而張為民所在的西京省,是更少之又少,前世在他二十歲考上大學之前,就從來沒聽說過西子縣這一帶有經營拖拉機掙錢的。
現在是88年,對尋求改變的他來說這也是個機會,可能賺不了大錢,但卻是現在一籌莫展的張為民能想到的唯一機會。
有這個想法,就要先投資。
機械,是他前世深耕二十多年的領域,也是老爸張援朝的本行。
只有在這個領域,他才能和老爸有共同的話題,也才有希望說動老爸張援朝掏錢創業。
他大學的專業機械設計,當時還對國內新興的收穫機械西疆——2,做過機器質量跟蹤調查。
至今他都還記得2000年之前,小麥收割機在農村絕對是個稀缺物,那時候經營機器的大都賺得盆滿缽滿。
......
張援朝已經正式到焦化廠上班了,機修車間還真是上一休二,也就是工作24小時,休息48小時。
這種工作制度當時大量存在,像焦化廠就有好幾個車間都是採用的這種工作時長。
焦化廠起點很高,工資比他在市動力機械廠定的高多了。
比原來掙得多多了,還有了大把的時間在家裡休息,張援朝一時間還有些不適應。
一大早苗翠花就去學校了,她有餐飲補助,一日三餐一般都是在學校吃的,直到晚上放學才會回來。
家裡就剩下大眼瞪小眼的父子倆,飯官還是張為民,張援朝閒得無聊翻看起了小說。
張為民把早飯端上桌,叫他過來吃飯。
“爸,我想跟你商量個事?”
張援朝笑了,他說道:
“你個臭小子不想著去讀書,這是又想整什麼么蛾子了?”
“哈,老爸,你兒子有那麼不堪嗎?是這樣的,你原來的廠子是專門生產發動機的,魔都50拖拉機應該知道吧?”
“當然知道,那是中型拖拉機,裝配的是魔柴495柴油機,轉數2000,功率33千瓦,相當於50馬力,直列四缸水冷......”
張援朝在西洲市動力機械廠工作二十多年,從一個小學徒幹到高階技工,對發動機的瞭解通透無比,說他是這方面的專家也不為過。
兒子這些日子讓他有些刮目相看,他既然說起這個,肯定有緣故,於是看著張為民,靜待下文。
“爸,魔都50是作為農用機械設計的,它不但可以犁地,旋耕,還可以裝配收割機割小麥。”
張援朝點頭:
“嗯,對,我見過,還幫別人修理過,它配置的是桂城牌收割機,下置糧倉和接袋式兩種,咱們西子縣......很少,你的意思是?”
張為民斟酌著措辭:
“爸,我從報紙上看了一則報道,說晉省那邊有人買了魔都50拖拉機,裝配收割機,
然後遠征到豫省那邊村子裡,幫助當地農戶收割小麥掙錢,一季下來掙得不少,我想......”
張援朝文化程度不高,但腦子很活。
他小學文化進的工廠,說起來也是撿的機會。
65年底西洲市動力機械廠從就近的村子招收學徒工,他們村有一個名額,去的是村長侄子,吃皇糧這樣的好事當然輪不到他。
沒想到村長的侄子膽子很小,去了一個月都不敢碰運轉的機器,師傅氣的踹了他一腳,這位直接就開了小差。
回到家裡說我要種田,說什麼都不不當工人,還把把動力機械廠說的一無是處,整得原來羨慕的人都不敢眼紅了。
村長沒轍了,老支書順勢就把把當時只有16歲,老實穩重的張援朝給送進了動力機械廠。
到了動力機械廠,張援朝竟然如魚得水,混的風生水起,沒過兩年竟然成了正式工。
這可不僅僅是老實穩重能做到的,還必須有個精明的頭腦。
聽了兒子的話,張援朝也在思考。
這兩年社會上單幹的人越來越多了,就連動力機械廠前些日子都鼓勵職工們停薪留職自己創業。
聽張為民這麼一說,他竟然有些意動。
張援朝想了想,開口說道:
“我聽說咱們西子縣南邊的臨邑縣幹這個的多,咱們西子縣我就知道有一傢俬人購買拖拉機的。
離咱們村二十公里遠的吳村鎮有個村子叫範村,範村的村長老吳就有一臺魔都50拖拉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