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民和吳前進也分開各進了一個村子。
張為民不著急,在鄂省這邊他就當磨合新車,也逐漸鍛鍊四舅苗希平,小叔張建國的眼力界。
只有在和普通老百姓以及土地打交道的過程中,才能煉出看一眼就知道地畝數的火眼金睛。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最樸實,一般都是村裡分給他多少畝土地,他就實報多少,張嘴說瞎話欺瞞的人很少。
苗希聖在拖拉機站開過揹負式收割機,是那種小型的,25馬力拖拉機帶的收割機,只不過是機器大小的問題,工作方式基本都是一樣的。
張為民前世作為發動機工程師,分管過公司下屬的收割機制造廠,也在這方面下過功夫,開起那種新型收割機來也是得心應手,一法通,萬法通,駕駛方式不同,工作原理卻都是相同的。
他也是幾個來回就熟悉了,上水箱就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他根本就不用擔心發動機水溫過高的問題,就怕水溫太低,影響熱效率。
那個側風扇更是起了大作用,只要機器轉動,它就會工作,割臺前面帶起的灰塵雜質都被抽到了一邊,連帶著開車的人都沒有那麼髒了。
第一天下地,也是練手,有的人家有人手多,還不願意使用收割機。
只有那些缺勞力,或者做些小生意掙了錢,地裡的收入無所謂的才會僱傭收割機。
從早上到天黑,兜兜轉轉三十幾畝地,收取現金六百多塊錢。
負責管錢的張建國大吃一驚,這可不是六塊,而是六百,要知道,他在工地上當小工,一天的工錢都不到一塊錢。
苗希聖,苗希平也是唏噓萬分,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玩意比搶錢還快。
張為民撇撇嘴,這才哪到哪兒,今天只是牛刀小試。
他當然也高興,一公斤柴油才一塊多一點,收割一畝地都不用一塊五毛錢的柴油,跟後世的八九塊錢比簡直不要太幸福。
這種揹負式的收割機割出來的小麥,滿是雜餘,跟專用小麥收割機比起來差遠了,回去還要花大力氣清雜餘。
就這樣農戶都高興得不得了,人工比這個更差,更費力氣,更費時間。
張為民對機器的清雜也不滿意,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現狀,他這個機器就是最先進的,比別人的強太多了。
這個時代,有大型的自走式收割機嗎?
答案是,有。
一般人還真買不起,價格極其昂貴,一般都不會低於二十幾萬,而且他還不適合國內的小塊地。
這樣說吧,1993年XJ——2收割機出世之前,市場上的收割機割臺最短都是3.3米的,動輒都是4.5米以上的割臺。
不要說進地收割了,在路上行走都是個問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方,它根本過不去。
以前各地的拖拉機站大都有一兩臺這樣的大型收割機,但都是壓庫房的。
按說像這樣的大型收割機,4.5米以上的割臺,一天四五百畝地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但除了一些大型的農場,分田到戶的村子裡的小塊地,還真用不上。
晚上回到鎮上車隊聚集區,大家的收益都差不多,都是三四十畝地幾百塊錢的收益。
車老闆們已經叫囂著進了小飯店喝酒了。
張為民遠遠地對著吳前進點點頭,走進了離他們很遠的飯店,拖拉機還是停在眼皮子底下。
這些人叫的很大聲,隔著很遠都能聽見他們的恭維聲,原來今天的收割冠軍是王金貴,他的機器馬力全開,竟然收割了五十幾畝地。
一千多塊錢吶!
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