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從開拖拉機到成為首富

第52章 市場

兩個年輕人起了爭執。

中年人趕緊出來調解:

“這位兄弟,你別急眼,人家戴帽子的先來的,讓人家先挑,放心,我這豬崽睡覺都長,嘎嘎快。”

兩個年輕人都挑了各自滿意的豬崽,付錢走了。

過了幾分鐘,長頭髮的年輕人又悄摸的走了回來,把豬崽放進籮筐,笑著說:

“爸,我還去那邊坐著,你打手勢我就過來。”

張為民看的瞠目結舌,我去,這竟然是一對父子,在別人面前稱兄道弟的演雙簧,忽悠別人掏錢買豬仔。

他想起了一句話,也不知道誰說的: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從生活中鍛煉出來的。

這也算是一種智慧。

還有一些他看不懂的,比如買賣牲口的。

買主看好了詢價,賣主卻不回答,只是伸出手等待。

買主也會伸出手鑽進他的袖子,兩隻手就在袖子裡來回比劃,幾分鐘後,價錢就搞定了。

兩人就會背過身子數錢交易。

買賣成交了,錢貨互換了,買主賣主都高興了。

旁邊的人只能看熱鬧,卻不知道買賣雙方是多少錢成交的。

有意思。

看了幾個小時的熱鬧,張為民準備回家了。

買了一些薛爺爺薛奶奶愛吃的芝麻酥,還有一些散稱的手工麵食,上面都是粘滿了白糖。

家裡人,幹活的工人們都有份。

從喬李鎮往張莊走是個長下坡,張為民只蹬了一腳腳踏板,腳踏車就滑了下去。

整個十多里地,幾乎不用蹬踏腳踏板,順路就能溜到家門口。

剛轉過小山,張為民就看見工地的大門口停著一臺拖拉機。

“小張,你可回來啦,我都等了倆小時啦!”

還沒停好腳踏車,吳前進就冒了出來。

“吳叔,你怎麼有空過來串門?”

張為民笑著打招呼。

吳紅兵給張為民開了十幾天車,回到家簡直就把高水箱的好處誇到了天上。

他告訴吳前進,小張說了,那個架子包括割颱風扇,安裝好總共一千五。

但咱們的關係特殊,只要給個成本價一千三就可以了。

吳前進今天得了空,趕緊就和兒子開著拖拉機就來了。

打了兩個月的交道,現在還熱乎著呢,他怕到了明年時間一長,小張說過的話要是忘了,就要多花冤枉錢了。

“嗨,吳叔,說的啥話呢,你可是幫了我不少忙,這個東西說什麼我都不能掙你的錢。”

吳前進聽得心裡就像吃了蜜。

張建國,苗希平已經抬過來一套。

帳篷底下已經加工好幾十套了,是這兩個月張援朝在家裡做的。

這都是張為民提前計劃好的,這種架子抬高水箱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臨邑縣的車隊就有一百多臺車,只要看到了好用,誰不想擁有一個。

說實話,收割機的真實收入,每天都能上千,而這個更是能讓機主的收入翻倍。

一千五百塊錢,一天多幹的那些地就出來了,哪個機主又會不捨得呢?

張為民臨出發時,就給老爸張援朝說了這個計劃。

這個東西就是兩根一米多高的二寸管,二十幾根40公分的八分管,成本低廉到一百塊錢可以製作出幾套來。

也就是個焊接製作的過程,出到張援朝這個高階技工的手裡,一天就能製作好一套。

而且做得越多越划算,尺寸都是一樣的,批次製作起來成本更低,更快。

鐵器加工就是張援朝的最愛,他一輩子,除了老婆孩子,就喜歡跟鐵疙瘩打交道。

西子縣唯一的車工,鉗工雙八級就是這樣努力得來的。

他家窯洞裡兩面牆上,掛滿了省市兩地表彰獎勵的鏡子。

這也是省級企業焦化廠為什麼非要他的原因之一。

張援朝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把活做好,不能辜負人家的信任。

張為民說的好,老百姓現在手裡還沒有餘錢,咱們要掙,就要先掙有錢人的錢。

最早經營收割機的這一撥人,都是膽子大有眼光的人,已經掙得盆滿缽滿,他們就是咱們的目標。

咱們做出來的工具,就是想辦法讓他們多掙錢的,只要能讓他們掙錢的東西,他們都捨得投資。

對於兒子的話,張援朝深以為然。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