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吳紅兵,劉三兩個人,他們就出發了。
到了鎮上劉三開拖拉機,苗希平跟他一起,苗希聖開那臺約翰迪爾收割機,吳紅兵歡天喜地的坐了副駕。
拖拉機開路,苗希聖後面跟著,張為民在最後面,張建國跟他一起。
豫省南北相距不到六百公里,以迪爾收割機每小時二十公里的時速,差不多要30個小時。
這只是口頭演算法,實際上用時更長,首先迪爾收割機龐大的車身,就佔據了一大半的路面,遇到大汽車會車就要小心翼翼。
其次道路兩邊村鎮眾多,路況不好,路口也很多,不時有人車拐進進跑出,這都需要注意。
再一個就是,三臺車六個人,總要吃飯打尖的。
晚上還好點,路上車輛稀少,幾臺車的車燈也是相當的亮。
所以他們選擇白天慢行,晚上高速跑。
劉三看了一眼後面的約翰迪爾收割機,對苗希平說:
“咱們拖拉機這是三擋小油,連中油都算不上,就這還需要停下來等他們。
大型康拜因跑的真慢。”
苗希平說:
“這傢伙的優勢是在田地裡,進了麥田它就是無敵的。”
迪爾收割機是二十四伏的電瓶,大燈很亮,照的也很遠,張為民和苗希聖兩車相距三四十米的距離,急速前行。
張為民開著車跟張建國閒聊。
“小叔,我有個事一直搞不懂,你和我爸挺好的人,為什麼都和爺爺奶奶關係不好呢?”
張建國嘆了一口氣,娓娓道來。
“都是家長裡短的事......”
張為民的爺爺是個老軍人,張援朝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人在北韓。
生張援朝的時候,妻子難產,當時農村醫療條件落後,只保住了孩子。
老張回來後,又娶了一房妻子,新娘子比他小十多歲,當時很強勢,說什麼都不接納前邊的孩子張援朝。
老張一咬牙,就把兩歲的張援朝送了人,領養張援朝的是鄰村的一對夫妻,結婚多年沒有孩子,倒是對張援朝很好。
張援朝六歲的時候,風雲突變。
這對夫妻忽然之間就開懷了,連著兩年生了兩個男孩。
有了親生的,抱回來的張援朝就不受待見了,在家裡人見人嫌。
於是十歲那年他就獨自跑回了家。
老張的妻子很不高興,在家裡整的雞飛狗跳。
好在村裡的老支書是個好人,把張援朝安排到學校讀書。
閒的時候在學校廚房幫工混口飯吃,就這樣長到了十五歲。
老張在戰場上立過功,回來後在縣裡某單位工作。
某年單位招工,給了他兩個指標。
張援朝年齡剛好到點,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老張的妻子卻鬧著不願意,硬逼著老張把她生的大孩子,也就是老張的二兒子,和她孃家的侄子給安排了進去。
這兩個孩子當時才十三歲,年齡根本不夠,老張還下了血本才把這事弄好。
張援朝知道了這件事,一怒之下和他爸斷絕了父子關係,一個人跑到村外小山旁邊的廢棄窯洞跟老薛夫妻當了鄰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