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願歸宿

第8章 作者的話 第一七章回顧

按照時間順序,把本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件事發生在上課的時候。

關鍵詞有三個,“基因突變”“源頭”“畏懼”。“基因突變”是用來引出“源頭”的。“畏懼”是慕正光面對“源頭”時的感受。

第二件事發生在放學後。

本章裡有一句話,“志同道合的摯友啊,我終於又要見到你了”。慕正光把徐縈則看為志同道合的摯友,這一點絕對是有根據的。

第一個根據,“他感到好奇,種豬骨的名字。他把這一疑問說給縈同學聽,同學拿著他的疑問詢問阿姨,阿姨說那是豬寸骨”。如果兩人的關係不好,慕正光不會問這個問題,徐縈則也不會轉述他的問題。

後面的貓的數量的問題也能證明這一點。圖5-4有多少隻貓,這個問題不是對誰都能問的,要是問了無關緊要的人,不僅得不到準確答覆,甚至有可能被嘲笑。徐縈則問慕正光這個問題,雙方都把對方視為摯友。

紙條一事主要表現的不是交情,而是徐縈則所說的直覺和默契。直覺比較抽象,這裡不再說,主要說默契。原文:“默契”二字說起來簡單,但這是建立在對對方的瞭解之上的。

“星球晝面,黎明破曉時分……乃至於路燈的光、手電筒的光,都消失不見”“帶著謎團的黑暗,讓生命的走向愈發離奇……長達十天、二十天,將會帶來滅頂之災”,這五段話是旁白,表明“暗”的範圍和效果。

第一件事,對黑暗的探索。

慕正光醒後,最先感受到的是天黑。緊接著,他做了五件事,開啟手機、開燈、開啟臺燈、拉開窗簾、撥通電話。

看不見光,可能是因為世界中沒有光,也可能是因為眼睛有問題。但是撥通電話沒有聲音,這就證明了手機也有問題。

做完了這些事,這個的結論是,“手機、電燈、檯燈、世界,都不正常,眼睛,應該是正常的”。雖然比較牽強,但相對容易讓人接受。

第二件事,在黑暗中寫字。

先放上原文:歪歪扭扭的文字隨意、散亂地躺在紙上,傳達出最嚴肅的資訊、最深刻的感情,那些句子像訣別、像祈禱、像悼詞、像許願。

接下來,從原文中找出依據,看一看為什麼這些文字隨意地躺在紙上、為什麼這些句子像訣別……

“在黑暗中握筆、寫字,在恐懼中思考、回憶,這都太耗費人的精力”,這就能說明為什麼文字歪歪扭扭。

“在草稿紙上寫下他認為的重要的人的名字,名字下方,是告別的話,話中,有諸多往事”。假如“暗”永遠不消退,人們感到生命即將走到盡頭,這時所寫的告別的話,能不能視為訣別?這時所寫的諸多往事,是不是像寫給自己的悼詞?

至於為什麼“像祈禱”,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在這麼危險的時刻、在這麼極端的環境裡,人們會把希望寄託在何處?

“像許願”也不再多說,在生命最後一刻,寫一寫給別人的祝福,寫一寫自己的遺憾,這些內容都可以“像許願”。

文中寫得很簡單,只有十二個字,“像訣別、像祈禱、像悼詞、像許願”,但這十二個字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也不是作者為了湊字數、湊格式亂寫的。

雖然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慕正光到底在紙上寫了什麼,但是間接說明了,這就要提到第三件事了。

第三件事,慕正光和徐縈則見面。

這件事的發生以及之後兩人的對話,都能證明兩人是志同道合的摯友。由於前面已經證明,這裡不再重複。

“你是不是也對人生做總結了”“我們的願望能實現”,兩句話,一句是徐縈則問的,另一句是寫的。慕正光的回答是,“是和謝謝”。“對人生做總結”對應的是訣別和悼詞,“願望能實現”對應的是祈禱和許願。

第四件事,慕正光和徐縈則一起去學校。

不要忘了主角的身份,高中學生。校服、校園、上學時間、放學時間、排座位的方式,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本章都寫了。

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能與動物交流的人。“暗”帶來的深遠影響,從這裡開始。

————————————

這一章分為兩部分,星主說的話、做的事和主角說的話、做的事。

文中所寫的恆星星主所做的事,從前到後依次是奇觀、宮殿、現身、宣稱、天火、奪權、宣告、聯網、重歸、遠行。

重點在於“宣告”和“聯網”,遠古漸近線、漸近者、漸近域、域半徑、一階、復甦階段、漸近線實體,這些基礎設定文中都詳細寫了,最關鍵的是遠古漸近線、域半徑和漸近線實體。

本章提到了兩個漸近線實體,蠟燭和畫筆,這就來到了本章的第二部分。

“火焰持續燃燒,蠟燭的高度、質量幾乎保持不變”“盧浩反握畫筆,用筆身的一端在試卷上劃了一道,卷子上出現了一抹難以言說的絢爛”,這兩者都能證明漸近線實體和自然界裡原有的物體不相同。

從本章開始,主角對漸近線的本質和來源有了更深層的探索。

“從心中產生的力量”“漸近線與心相連,聽起來公平公正”,為了講明白“從心中產生”“公平公正”,或是“不與心相連”“不公平不公正”,會寫到很多事,會用到很多章節。

最後補充兩個小細節,一是山巒河海之主做的事,開會、遊走、找人。二是兩位主角的生日,7月12日和8月17日。

————————————

本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9月1日,第二部分是10月5日。

董闖通知學生報名參賽,“建模大賽偏向武力戰鬥,創新創業大賽偏向腦力競爭,建模大賽、創業大賽都有高考加分和現金獎勵”。

放一個小細節,“隨著大批學生成為漸近者,學校便取消了手機的禁令”。

慕正光和盧浩的討論。

討論裡提到了一階漸近率、七個區間、七個級別。

七個級別分別是上古,中古,近古,過渡,近代,現代,當代。前四個都好記,後面三個容易弄混。插一句題外話,從“近現代史”這個詞中就能看出近代比現代更遙遠。

當代漸近者在人群中的佔比是93.09684%。

慕正光和徐縈則同行。在同行時,徐縈則勸慕正光參賽。

在本章裡,對兩人的關係、性格有了更深刻的描寫。

比起慕正光,徐縈則想事情更全面,警惕性更強,更容易保持冷靜,更敏銳。

慕正光比徐縈則更循規蹈矩,相比之下,徐縈則就顯得更有創意,第一章裡有兩句話,“好久不見”“第一節課已經開始了,他們還沒來,看來今天上午沒課,我們回去吧”。慕正光對這兩句話並不完全認同。

在本章裡,徐縈則串班、決定參賽、在剛見面時先說了漸近率,慕正光沒串班,他一開始不打算參賽,他在剛見面時沒說漸近率。

第一件事,獲線。回收第一章裡的“源頭”和“往事”這兩個伏筆。

第二件事,相逢。慕正光和徐縈則的漸近線實體分別是金色沙漏和紫色風車。

第三件事,密談。

慕正光和徐縈則的漸近線分別是存在力和執行力,他們的一階漸近率都是212天。他們都可以使用倒計時,慕正光的倒計時是60分鐘,徐縈則的倒計時是48分鐘。

兩人都是中古者。由於在第四章中寫了中古者佔1/96674,所以在這裡提前說一下也不算劇透。用這個比例乘以全國總人數,不到15000人。

————————————

本章分為三部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