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下山,顧少安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比滅絕預想之中還要好上太多。
原本以為這一次下山,回到山上的顧少安或許會生出一些浮躁和自得。
但現在看來,卻是沉穩依舊。
讚許過後,滅絕師太的目光終於落回桌上的木盒。
“你將木盒開啟看看。”
顧少安依言開啟盒蓋。
盒內,確實如顧少安猜測的一樣,放置的是一柄長劍。
形制與倚天劍相若,但沒有倚天劍那清冽如霜、寒光凜冽的鋒芒,亦無金銀寶石的華美裝飾。
整把劍烏黑一片,並且上面還有著一些明顯錘打的痕跡,顯然事後並未細細的進行打磨。
給人一種粗製濫造的感覺,彷彿還未入門的鍛造學徒練手所用。
只不過掃了一眼後,顧少安敏銳的注意到這把劍的不同。
相較於尋常的劍刃,盒中的這柄劍明顯是一把重劍。
寬度四寸,厚度則是達到了兩寸。
而且開鋒處鈍圓,並非利刃,顯然不是用來爭鋒對敵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那寬闊的劍身中部還有著六處帶著卡槽的凹槽。
而在盒內一角,則是整齊的擺放著八塊同樣近,一寸厚的鐵片。
這幾塊鐵片形狀規整,邊緣處可見精密的卡榫結構與劍身上的凹槽完美契合。
一看就讓人知曉這些鐵片是可以嵌入劍身所用。
顧少安伸手握住劍柄,微微使勁將劍柄抬起的瞬間,【拔劍如虹】的特殊效果讓顧少安第一時間判斷出盒中這把劍的重量。
赫然是達到了二十七斤。
同一時間,滅絕的聲音緩緩響起。
“尋常人練劍,需得先強體魄,站劍樁,方才能夠開始習劍,但少安你天生劍骨,筋骨非凡,站劍樁這些方法於你而言,幾乎無益。”
說著,滅絕將手放在重劍的劍身上。
“劍之一道,博大精深,非朝夕可達至高。”
“歷代劍道宗師,曾有過無數參悟,留下至理名言,其中一人,其境界劃分,尤為精妙。”
“其言道:學劍之初,手無寸鐵,心中亦無劍念,茫然懵懂。”
“略有小成,手中持劍,然心中仍未生‘劍意’,劍是劍,人是人,分離兩途。”
“待技臻圓滿,心意相合,驅使劍器,猶如臂使指,劍隨意動,意到劍到,人劍如一,此謂‘人劍合一’之境。”
“到了此時,手中握的是絕世名劍還是一根枯枝寸草,已無本質區別,因其心神意志,皆可灌注其上,使其具鋒銳之能。”
“按照師祖所言,郭襄祖師曾提及過,有一前輩,曾以“利劍”“軟劍”“重劍”劃分前面三個層次。”
“此前為師也不懂,可時至今日,為師卻發現,確有一些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