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省去大量人工,還能有效節約水資源,避免浪費。
江瀚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案可行,但隨後他仔細算了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可是個大工程。
先不提挖冰窖、修建化凍池的問題,單單是那一整套滴灌系統的管道就足夠讓人頭疼了。
但沒辦法,糧食問題必須解決,就是再大的工程,也得想辦法去幹,不然自己和手下這一千多人就要喝西北風去了。
一旁的董二柱聽完江瀚的計劃,忍不住皺了皺眉,發出疑問:
“瀚二哥,這天寒地凍的,咱們去哪裡挖石板把冰窖鋪滿?”
“而且那個什麼化凍池,咱哥幾個誰會燒磚壘土;管子就更不用說了,就是用最簡單的陶管也得有人燒陶才行。”
“你看看這村子裡,除了咱們,哪兒還有活人?”
江瀚沉思片刻,突然靈光一閃,興奮道:
“那就做水泥,用水泥來鋪冰窖,管子也可以用水泥做,做成一節一節的,然後鋪上去就行。”
水泥?
董二柱被江瀚脫口而出的新詞兒整懵了,愣在原地。
江瀚也不多解釋,只是說自己有辦法解決石板和管道的問題,讓董二柱先挖冰窖,他需要大量的空間來儲存冰雪。
江瀚拍了拍董二柱的肩膀,吩咐道:
“柱子,你帶人去挖地窖,按照我剛才的要求,挖十尺見方的冰窖,多挖幾個,以防萬一。”
“你去邵勇那裡挑人,讓他們輪流來挖,務必在雪化之前把冰窖挖好。”
“這任務有點重,得辛苦你多忙一陣兒。”
面對江瀚下達的任務,董二柱腦子裡突然蹦出了個點子:
“瀚二哥,你說冰窖用寒窯來改行不行?”
“寒窯?哪有寒窯?”江瀚有些摸不著頭腦,
“瀚二哥,你忘啦,咱們這兒寒窯可不少,隔壁馬家村就有好幾個。”
董二柱指了指不遠處的馬家村,
“就是當年馬家組織鄉鄰上工那次,咱倆那個冬天可是沒怎麼捱餓。”
經過董二柱這麼一提醒,江瀚這才想起來,
當年馬家村的馬大老爺,曾經組織過村民挖寒窯。
聽說是為了自家兒子考進士積德行善,組織了十里八鄉的父老鄉親來集體上工,賑濟鄉鄰。
當時董二柱和江瀚都去過,雖然不給工錢,但好歹一天管兩頓飽飯。
反正冬天沒什麼農活兒,閒著也是閒著。
對於當時的董二柱和江瀚來說,勞力是最不值錢的,能混口飯吃,已經是天大的喜訊了。
各位看官大人,求收藏,求追讀!!!
您的追讀對小弟來說至關重要,非常感謝!!!
另外謝謝各位的月票和推薦票,非常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