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為了徹底剷除盤踞在延安府的江瀚,可謂是下了血本。
他一口氣派出了兩個總兵出去,帶著一萬大軍,擺明了要將江瀚一網打盡。
臨洮總兵王承恩和寧夏總兵賀虎臣,帶著參將艾穆、參將李卑,領兵從綏德、清澗、延長一路殺奔延安府而來。
王承恩之所以選擇從延安府的東路進兵,就是怕到時候江瀚狗急跳牆,從延水關流竄到山西,與山西的群賊匯合。
為了掐斷這條路,他還特意分出了一千五百步卒和五百騎兵交給李卑。
命他駐紮在延水關外的吐延川一帶,與延水關守將龐暉互成犄角,牢牢扼守住江瀚東逃的道路。
這位臨洮總兵王承恩,和崇禎身邊的大太監王承恩雖然重名,但兩人卻流淌著不一樣的血脈。
總兵王承恩是勳貴之後,祖上王友當年是燕王的護衛百戶,跟隨成祖皇帝起兵靖難,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清遠侯。
可惜好景不長,後來因為心存怨望,誹謗皇帝而被廢除了爵位。
仁宗皇帝繼位後,念其靖難有功,又給了他後人一個世襲西寧衛指揮僉事的差事。
萬曆三十三,年僅十八歲的王承恩承襲了西寧衛指揮僉事一職,隨後升遷為莊涼大靖參將,神機營左副將。
後因抗金有功,四十歲的王承恩便官拜臨洮總兵官,成了一鎮的軍事最高長官。
王承恩的前半生可謂是順風順水,按照功勞履歷,按部就班的升遷罷了,沒有什麼特別亮眼的表現。
可直到去年的己巳之變,王承恩再次入京勤王,這才讓他入了皇帝的法眼。
王承恩親率近兩千臨洮兵,從邊牆一路北上,星夜兼程奔赴京師勤王。
一路上他秋毫無犯,與其他幾路勤王大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沒有譁變,沒有逃兵,沒有四處劫掠,也沒有避戰不前。
簡直就是勤王大軍中的一股清流。
收復灤州城那場硬仗,王承恩的表現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他奉命死守南門,擋住東虜的逃路。
東虜瘋了一樣往外衝,可任憑東虜如何衝陣,王承恩都巋然不動,把南門守得滴水不漏。
而北門的祖大壽、馬世龍和曹文詔幾個猛人,帶著紅夷大炮對著城牆一頓狂轟,終於把灤州城給奪了回來。
王承恩因此被崇禎皇帝親自接見表彰,隨後授予太子太保、左都督,時年四十二歲。
王承恩受寵若驚,捧著聖旨在香案前跪了一個多時辰,感念皇恩浩蕩。
要知道戚繼光進封左都督、太子太保時都已經是四十七歲了。
為了回報崇禎皇帝的恩情,王承恩主動請纓,帶著麾下的兵將參與圍剿巨寇王嘉胤。
轉戰數月,不敢有絲毫懈怠,生怕辜負了皇上的信重。
江瀚一聽說領兵來攻的是這個王承恩,眉頭都皺緊了。
怎麼一上來就碰到個這種難纏的對手?
江瀚這會兒已經接到訊息,神一魁的隊伍在保安已經被剿滅,只剩百來號人勉強逃了出來。
米脂的不沾泥那邊還沒有訊息傳來,不過想必也是凶多吉少。
張存孟離榆林那麼近,楊鶴八成也不會放過他。
江瀚長嘆一聲,不久前還在延安府談笑風生的三位巨寇,轉眼間就只剩了江瀚獨自一人。
更要命的是,探子回報,王承恩的大軍已經越過了延長,不日就將兵臨城下。
接到這個訊息,江瀚不敢怠慢,連忙把手下的幾個把總都叫到了府衙當中。
府衙內,董二柱猛拍桌子,瞪著眼吼道:
“那官軍只有八千人,咱們怎麼不能守?”
“我就不信他敢頂著老子的八十幾門火炮攻城?”
邵勇冷笑一聲,連忙反駁道:
“八十幾門很多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