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個江瀚,反正是死在了山西,與他無關。
想到這裡,楊鶴便不再糾結於此事,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他一手主持的招撫大計之上。
說起來,自從幾個有名有姓的大賊們都跑去隔壁山西之後,陝西境內的局勢確實是大為好轉。
楊鶴的招撫計劃,也因此進行得十分順利。
不少過去被賊寇佔據的州縣,已經重回朝廷懷抱,許多規模較小、實力不濟的小股賊寇,也已經望風而降。
其實,早在剛上任之初,楊鶴就頂著巨大的壓力,嘗試在陝西推行招撫政策了。
當時,他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先後招撫了像王左掛及其部眾小紅狼、一丈青、掠地虎等大大小小十幾股賊寇。
但是由於政令不一,下面的將領和官員經常陰奉陽違,拒絕接收降卒。
最大的阻力便來自於軍中大將杜文煥和當時的山西督糧參政洪承疇。
這兩人是堅定的主剿派,對楊鶴的招撫政策嗤之以鼻。
常常是楊鶴在前面好不容易將賊寇安撫下來,他們就在後面捅刀子,派兵坑殺降卒。
這使得官軍“殺降”的惡名遠揚,讓許多本有心歸順朝廷的隊伍望而卻步,招撫工作一度陷入停頓。
好在,如今情況不同了,皇帝降下聖旨,肯定了他的招撫計劃!
杜文煥也不敢再陰奉陽違,而是灰溜溜的跑回了陝西,參與圍剿王嘉胤去了。
而洪承疇也在巡按御史的監督下,在陝北的米脂、清澗、綏德等地主持招撫工作。
至於陝南地區,則交給了西安府推官史可法負責。
一南一北,雙管齊下,再加上楊鶴居中排程,陝西的招撫工作進展神速!
不久前,盤踞在米脂一帶的張獻忠餘部,在官軍的壓力下,宣佈投降,並遣散了麾下兩千多賊寇。
盤踞在綏德和清澗的上天虎、掃地王,率五千土賊歸降。
而寧塞,則是交給了先前出賣神一魁的賀凱。
楊鶴給了賀凱一個寧塞守備的職位,讓他御守地方。
當然,對於那些依舊負隅頑抗的賊寇,楊鶴也毫不手軟。
他命令王承恩和賀虎臣四面出擊,將其逐一擊敗,然後再行招撫。
延安府一帶,經過連年旱災,再加上江瀚與官軍的連番大戰,早已是十室九空,一片白地。
自從江瀚跑到山西后,延安府一帶又來了一個叫譚雄的賊頭子。
趁著官軍主力調動之機,譚雄竟然兩度攻佔了官軍把守的安塞縣,並且之後又率部攻打延安府。
先前在延安府失利的賀虎臣,親率大軍重拳出擊,直接將譚雄所部圍殲於延安城下,殺了個雞犬不留。
這個訊息傳開,許多原本還在觀望的賊寇,也打消了僥倖心理,紛紛放下武器,向官軍投降。
一時間,陝西各地戰火停熄,海清河晏。
看著各地傳來的“捷報”,楊鶴緊鎖了多日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
或許這糜爛已久的陝西局勢,真的能在自己手中得到終結。
自己就要成為那個力挽狂瀾,中興大明的肱股之臣!
正當楊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甚至開始構思如何向朝廷表功之時,突然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
“急報!”
“神一魁勾結蒙古人,攻陷寧塞,保安,又糾集了六七萬賊寇,正在攻打慶陽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