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半旗,敲響喪鐘,這說明有成員國現任國家元首去世了。
“哪個國家的?”
“.馬斯爾。”
陸凜瞬間愣住了,馬斯爾?
斐迪南總統去世了?
“就算是國家總統逝世,聯合國一般也不鳴鐘的,除非有特殊情況。”
瓦西里立刻起身:“不好意思了,老夥計,我得先走了,看來新的風雨就要到來了。”
說罷他便披上大衣,迅速離開了酒店。
“要變天了。”老穆罕穆德喃喃道。
陸凜忽然就想起剛才瓦西里大將所說的話。
一個偉大的民族,在危難關頭總能誕生出真正的英雄。
“我的兄弟們,當你們聽到這段話時,我的身體已化為灰燼。”
一道寬厚而又熟悉的聲音,自開羅街頭的廣播中響起:
“如今我們正走在十字路口上,而這並非我們第一次面臨這樣的抉擇。
十九年前,我看著錫安的推土機碾過拉法難民營的診所,阿拉法特的人民等待著我們的援助;
九年前,迦太基的街頭一片混亂,軍隊的坦克開進滿目瘡痍的市區;
幸運的是,我們都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
但我們從未選擇它。
選票,人民與黨派的期望,我們畏懼失敗,欺負弱者總比直面強者要簡單的多,妥協總是比堅持更容易。
而現在我們再一次走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十字路口上。
但我要告訴的你們的是,這次我們非走不可了。
錫安想要的,從來不是幾座村莊,也不是幾條航道。
他們想要的是我們的尊嚴,
是我們的歷史,
是我們的未來。
是這片土地上,阿拉伯人的生存權力!
而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是的,我們的確暫時失敗了。
但我們不能停止反抗,因為整個世界走在看著阿拉伯人會選擇哪條路。
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拋棄了自己,選擇與錫安媾和,那世界也不會站在阿拉伯國家這邊。
現在的我們唯有團結在一起,共同朝著侵略者發起反擊。
我知道這樣的戰鬥艱苦卓絕,知道這樣的戰鬥勝算渺茫,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戰鬥下去,直到獲勝前的最後一刻!
火焰便是我的劍,灰燼將做我的戰旗。
我們要奪回丟掉的尊嚴;
我們要奪回失去的土地;
我們要將猶太人趕出我們的國土!
我們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在特拉維夫總理辦公室的大樓上!直到目睹新世界的誕生!
我們會在清真寺的尖塔下與他們戰鬥!
我們會在孩子們課本的每一頁上與他們戰鬥!
我們會在歷史記憶的每一粒沙中與他們戰鬥!
記住——阿拉伯人永不投降!!”
伊斯蘭曆1387年5月21日,馬斯爾總統斐迪南於解放廣場將自己點燃成火炬,照亮了開羅陰雨連綿的上空。
舉國哀悼。
————
ps:最近收到了不少讀者的反饋,書中出現的國家看得一頭霧水,所以我就做了名字的一一對應,放在評論區置頂了,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這麼做其實也是怕被封qaq,說一個小插曲,本來這本書內投的時候過稿了,但入庫的時候因為敏感詞太多,被禁了
最後請編輯大大撈了一手,這才跟大家見面,給大家帶不好的閱讀觀感十分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