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們,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成都電視臺的女記者對著鏡頭,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她側身讓開,將身後那架龐大的銀灰色圖-154客機完整地納入畫面。
“現在在我身後的,就是剛剛從蘇聯飛抵我們成都雙流機場的圖-154客機!”
“這是蘇聯目前最先進的主力民航客機之一!”
記者語速飛快,極力渲染著氣氛,“這一次,我們四川航空公司,一次性引進了整整四架,這將極大增強我們川航的運力,開闢更多航線,造福西南百姓!”
她話鋒一轉,丟擲了最吸引人的噱頭:“而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價值連城的大型客機,竟然不是用外匯購買的,而是用我們四川的水果罐頭、河南的牛肉罐頭、乃至暖水瓶、牛仔褲這些輕工業品,從蘇聯‘換’回來的!”
她以一種講故事的口吻,開始描繪一個曲折離奇、充滿膽識和智慧的跨國貿易傳奇,極力吊起觀眾的胃口。
成都電視臺作為西南地區頗有影響力的地方衛視,此刻無數家庭正收看著這則新聞。
電視機前,觀眾們議論紛紛,四川方言的驚歎聲此起彼伏:
“哎喲喂!用罐頭換飛機?這個老闆是哪個哦?太兇了撒!”
“了不得!了不得!這才是真的膽大心細,為國爭光哦!”
“嘖嘖,這得要好大的本事啊,真是為我們四川長臉!”
……
與此同時,重慶萬縣。
一位白髮蒼蒼、面容憔悴的老人正獨自看著電視。
他的一條腿明顯行動不便,一隻眼睛渾濁無光,另一隻則專注地盯著螢幕。
當聽到“罐頭換飛機”這幾個字時,他佈滿皺紋的臉上肌肉抽動了一下。
那隻尚能視物的獨眼中,閃過一絲極其複雜的光芒,混合著驚歎、緬懷,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苦澀。
這時,一個同樣年老婦人端著一碗稀飯走進來,絮叨著:“老牟啊,你身體不好就多歇歇,少看點電視,費神。”
被稱作老牟的老人艱難地用手臂撐起一點身子。
他叫牟其中,年輕時的他也曾野心勃勃,闖蕩四方。
八十年代兩次入獄,在監獄裡得罪了人,被打斷了一條腿。
出獄後不甘沉寂,將最早的中德商店升級為中德實業開發總公司,不知得了哪路“神仙”關照,竟從銀行貸出了數百萬鉅款。
他當年何嘗沒有天馬行空的設想?
開發三峽旅遊資源、在萬縣興建大型服裝廠……然而最終多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了了之。
背後的“金主”似乎極有耐心,並未過多苛責。
甚至幫他將公司遷往重慶,將“中德”改為更具氣勢的“南德集團”,開啟了國際貿易的征程,視野從萬縣投向了全國乃至世界。
結果呢?
與美國公司合作進口2萬噸白糖,最終血虧,只能跳樓價甩賣給廣西糖廠;
組建公司雄心勃勃在沿海收購海蜇皮欲出口國外,卻被外商違約,虧損數百萬;
看好冰箱市場,從韓國進口3000臺冰箱,卻因市場驟變而大量積壓……
接連的慘敗,終於耗盡了幕後金主最後的耐心。
來人弄瞎了他的一隻眼睛,丟下一句:“眼睛瞎了,才會投資你這種專案!”
自此,牟其中徹底頹唐,心氣盡失,如同被拔掉了牙的老虎,黯然回到萬縣老家度日等死。
此刻,聽著電視裡介紹那位神秘的“國際巨倒”,竟真為川航弄回來了四架實實在在的飛機,他心中五味雜陳。
那是一種久違的、幾乎被遺忘的豪情在翻湧,夾雜著巨大的羨慕和更深的頹唐。
這種在國際貿易中縱橫捭闔、化不可能為可能,正是他畢生追求卻最終慘敗的夢想啊!
而就在他下意識地猜測,能完成如此壯舉的人物,該是位怎樣年紀、何等氣派的商界巨擘時。
電視鏡頭猛地推近,對準了剛剛舷梯上走下的那個年輕人。
那張年輕得過分、甚至帶著幾分學生氣的臉龐出現在畫面中時,牟其中獨眼猛地睜大,呼吸都為之一窒。
不僅是他,所有此刻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這就是那個完成了“罐頭換飛機”奇蹟的巨頭?
與他們想象中老成持重、深謀遠慮的形象,相差何止萬里!
……
時間回到三天前,飛機剛剛停穩。
艙門開啟,秦遠的身影出現在舷梯頂端。
他理了理衣襟,面帶微笑,穩步走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