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謀新,他日必成砧上之肉。”
陸沉舟字字鏗鏘,如驚雷滾過殿宇。
“墨守成規,終成冢中枯骨。”
“唯眼看寰宇,海納百川,方有生路。”
殿內死寂,落針可聞。
有些人的腦海甚至描繪了末日圖景。
“你們之前沒見過火車,也無法想象還有這樣的東西。”
“但是現在你們見到了!”
他自顧自地說道。
咬文嚼字真吉爾難受。
“這就是科技帶來的力量。”
“為什麼大明對突厥屢戰屢敗。”
“是我們不夠強嗎?還是刀不夠利?”
“歸於根本,就是落後。”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作為婦聯代表的王雲裳。
細細思考了一番,隨後表態。
“我同意。”
“大虞亡國就是因為落後。”
王雲裳看向了諸位代表,沉聲說道。
“我們不能把希望寄託在上蒼。”
“兩年蝗災,十四年旱災,一年澇災。”
“若非那些巧奪天工之物,如何有今日之長安。”
“你我這輩,怕終成白骨。”
一席話落畢,大殿陷入幾斤。
“長安是民主之城。”
“按照規定,少數服從多數,各部門表態吧。”
“反對者多,此事就此作罷。”
陸沉舟不是閒得蛋疼開會。
簡而言之。
開會是為了讓決策更明智。
更可行,更能被接受。
民主會議是為了讓決策權力,來源於人民並服務於人民。
確保政志體系的公平,正義與長久穩定。
各代表依次投票。
由常公這位百歲老人公佈票數。
“反對者,三十五票。”
“贊成者,三十七票。”
“棄權者,二十六票。”
結果顯然易見,此政策順利透過。
對於這個結果。
各大代表雖然有些反對,但也是心服口服。
畢竟這是民主的會議,少數服從多數。
這可不是陸沉舟搞黑幕。
全場的代表就王雲裳是他的人。
隨後就是各大代表集思廣益,對長安未來發展的建議。
社會是多元化的。
利益和觀點各不相同。
社會矛盾和分歧都是客觀存在。
民主會議提供了一個制度化的渠道。
讓不同的利益和觀點得以表達、辯論甚至交鋒。
透過協商、妥協達成共識的過程。
有助於整合社會分歧。
減少暴力衝突的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其中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賈三把有用建議記錄在案。
四個小時的會議,落下帷幕。
人民鎮府外。
慶陽日報的記者早就在此等候。
“常代表,打擾一下。”
“請問您老對這一次的民主會議有什麼想法?”
常公也看過慶陽日報,真是他們的“老”粉絲。
“你們這是?”
“我們是負責採訪的記者。”
“會把您的一言一行整理之後,登報的。”
老爺子有所瞭解,隨即清了清嗓子。
“我很感謝,陸將軍能邀請老叟參加此次會議。”
“對於此次會議,我有幾個想法.....”
慶陽日報的記者又採訪了幾位代表。
第二天的日報上就出現了他們的聲音。
各地百姓也清楚地瞭解到了。
什麼是民主會議。
陸沉舟是真把人民萬歲的理念,奉行到了極致。
在往常,他們這些平頭百姓,哪有資格在朝會上說話。
與此同時。
城東學宮,明倫堂內。
這是城中世家子弟的學堂。
氣氛卻是另一種劍拔弩張的熾熱。
高懸的“明德至善”牌匾下。
一群身著儒衫,頭戴方巾的學子正圍聚一堂。
激辯之聲幾乎要掀翻沉重的屋瓦。
“荒謬!滑天下之大稽!”
一個麵皮白淨,神情倨傲的青年學子猛地站起。
他是學政大人的得意門生,趙文博。
他揮舞著手中的日報,憤恨地說道。
“奇技淫巧,以疑眾心。”
“陸沉舟,不思聖賢之道,不究經義文章。”
“卻整日沉迷於這等機括巧器。”
“此風若長,天下士子皆效其行,棄本逐末,攀比機巧。”
“我煌煌千年的耕讀傳家,禮義廉恥之根本。”
“豈不毀於一旦!”
他聲音高亢,帶著一種衛道士般的悲憤。
引來周圍不少同樣衣著光鮮的學子點頭附和。
“趙兄此言差矣。”
另一個身材敦實,面色黝黑的學子孫文忠,霍然起身。
他嗓門洪亮,毫不示弱地反駁。
“何謂本?何謂末?”
“陸將軍所造之物,解民倒懸,活人性命,此乃大仁大義。”
“豈能以奇技淫巧四字,輕飄飄地抹殺。”
他環視四周,目光灼灼。
“難道我等讀聖賢書,就是為了坐視百姓凍斃於風雪?”
“而空談什麼禮義根本嗎?”
“若民生凋敝至此,那根本,又在何處生根?”
“強詞奪理!”
趙文博臉色漲紅,厲聲斥道。
“仁義在教化人心,在正本清源。”
“此舉不過誘惑人心,使人只知逐利。”
“忘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
“長此以往,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國將不國。”
“教化?人心?”
孫文忠毫不退縮,聲音反而更高。
“教化若不能讓人吃飽穿暖,便是空中樓閣。”
“趙兄飽食終日,錦衣玉裘,自然不知寒士飢寒。”
“陸將軍以巧技活人無數。”
“我看這巧字,比某些人空談的道,更近聖賢之心。”
他一步踏前,氣勢逼人。
“你只看到機巧,卻看不到這機巧背後。”
“使多少貧苦人身上不再飢餓!”
“是多少母親不用再斷手賣肉換那三斤糙米!”
明倫堂內頓時炸開了鍋。
支援趙文博的學子紛紛指責孫文忠。
粗鄙、功利、離經叛道。
而一些出身貧寒的學子,則激動地為他叫好聲援。
唾沫橫飛,引經據典。
爭執聲浪幾乎要衝破學宮那厚重的屋頂。
兩人爭執得不可開交,最後甚至鬧到了將軍府。
陸沉舟只用了一句話,讓所有人偃旗息鼓。
還大明呢!
大明都他嗎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