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全國參與戰爭:巴伐利亞和帕拉蒂納的選侯也和帝國的參戰各邦聯合起來。那不勒斯追隨羅馬教廷宣戰之後參戰;當時只有威尼斯、瑞士、瑞典、丹麥和土耳其是中立國。俄國則還在忙於二次瓜分波蘭。
於是,共和國四境都受到歐洲最有作戰經驗的軍隊的威脅。它不久就要在阿爾卑斯山區同四萬五千奧國—撒丁軍隊作戰;在比利牛斯山區同五萬西班牙軍作戰;在萊茵河下游和比利時同增援了三萬八千名英國—巴達維亞軍隊的七萬奧國或德意志軍隊作戰;在馬斯河和摩澤爾河之間同三萬三千四百奧軍作戰;在萊茵河中游和上游同十一萬二千六百普、奧、德意志軍隊作戰。
為了對付如此眾多的敵人,國民公會發布命令,徵召軍隊三十萬人。與這種抵抗外敵的措施相應,在國內也採取了一些措施。當新軍從巴黎出發以前,來到國民公會的時候,山嶽黨要求建立一個特別法庭,以便在國內支援革命,軍隊則開往邊疆保衛革命。
這個法庭由九人組成,審判時不必有陪審委員會參加,判決後不準上訴。吉倫特黨竭力反對這樣專橫、可怕的制度,但是沒有收效;因為如果反對由法庭來懲辦共和國的敵人,顯然就是袒護共和國的敵人。
他們所能作到的只是使特別法庭有了陪審員,把法庭中的激烈派調離,並利用他們所保有的那些勢力,盡力削弱特別法庭的作用。
反法聯軍的主力朝著從安特衛普和魯爾蒙特直到於南格的遼闊的邊境推進。科布林親王指揮奧軍進攻魯爾河及馬斯河方面的法軍,進入比利時;同時,普軍從另一方面向居斯蒂納進攻,包圍美因茲;在佔領美因茲以後,重複以前進行過的入侵。這兩支軍隊在作戰的中間陣地上有大量軍隊支援。
迪穆裡埃出於自己的野心勃勃的企圖,竟在這個只應考慮法國危機的時刻,無視國民公會的決定,不顧反法同盟的威脅,準備恢復1791年的王政。
他的打算是:在法國境外建立一個黨;利用反對省督制和英國勢力的巴達維亞共和派的力量進入荷蘭;使比利時擺脫雅各賓派的壓迫;把荷蘭和比利時合併成為一個獨立國;在自己獲得勝利者的全部榮譽以後,由自己掌握對他們的政治保護權。
為了威脅這兩個黨派,他要爭取軍隊,向首都進軍,解散國民公會,封閉群眾團體,恢復1791年的憲法,並給法國擁立一個國王。
在法國革命和反法聯軍兩面猛烈夾攻的情況下,這個計劃肯定是不能實現的,可是在被熱情和冒險衝昏頭腦的迪穆裡埃看來卻是輕而易舉的。
他本應防守從美因茲到魯爾河之間受到威脅的戰線,卻率二萬人向左方活動進入荷蘭。他必須以急行軍進入[荷蘭的]聯省的中央,從背後攻佔那裡的幾處要塞,並和米蘭達將軍指揮的二萬五千人在奈梅根會師,那時米蘭達將軍應已佔領馬斯特裡赫特。有一支四萬人的軍隊監視奧軍並在米蘭達的右翼掩護他。
迪穆裡埃以強大兵力遠征荷蘭,他攻下了佈雷達和格特里敦堡,準備渡過比斯博希湖,佔領多爾德雷赫特。
但是,正在這時候,右翼軍隊在馬斯河下游遭到最可怕的背後襲擊。奧軍採取了攻勢,越過魯爾河,在亞琛擊敗了米亞辛斯基,迫使米蘭達撤除了對馬斯特裡赫特的包圍(他已經炮擊該地);奧軍渡過馬斯河,在列日將退至提耳蒙和盧萬之間的法軍擊敗。迪穆裡埃接到執政會議的命令要他趕快離開荷蘭去指揮比利時方面的軍隊;他不得不服從,不得不放棄他一部分最狂妄然而也是最捨不得放棄的計劃。
雅各賓派聽到這些失利的訊息以後,變得更加強硬了。他們認為,沒有人背叛是不會失敗的,特別是失敗發生在上次戰役獲得輝煌的、出人意外的勝利之後,他們把這些軍事失利都歸咎於黨派陰謀。
他們譴責了吉倫特黨、部長和將軍們,他們懷疑是這些人串通一氣,要把共和國交給敵人,他們力圖把這些人去掉。為此雅各賓派決定在3月10日除掉這些人。
吉倫特黨知道了這個訊息,當晚沒有去開會;各區也表示反對這種陰謀。陸軍部長貝農維爾帶領一營布勒斯特的結盟軍去阻攔他們;這些都是沒有預料到的障礙,加上不斷下雨,陰謀者只好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