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1792

第73章 和平的曙光

10月奧地利再次派出了匈牙利老將阿爾文齊帶著皮亞韋河谷的4萬奧軍馳援曼圖亞,奪取維羅納,於達維多維奇會合,後者尚有1萬8千人的兵力,將由蒂羅爾進到阿迪傑河。

拿破崙再次發現自己處於劣勢。沃布瓦師8千人正在據守利沃裡附近的阿迪傑峽谷;基爾馬內9千人正在封鎖曼圖亞;他手上只有馬塞納和奧熱羅的兩個師1萬1千人和一直被打發去保障後勤的近衛第三師9千人。而在醫院中還有1萬4千病員和4千傷員,諸多法軍指揮官都得了瘧疾。

11月14日,拿破崙把連近衛師在內的2萬人調到了阿爾科拉村。這樣,拿破崙的兵力就調到了阿爾文齊行軍縱隊的左側。阿爾科拉位於阿爾朋河的正東,周圍是低窪的沼澤和部分已經耕種的水稻田,而且這幾天剛下過大雨,離開路面就無法行軍。

11月15日法軍和奧軍對阿爾科拉的一座木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馬塞納和奧熱羅指揮的法軍久攻不下,最後奧熱羅的部隊似乎都不願向橋頭衝擊了,拿破崙隨即命令近衛師替換他們進攻。

自進入義大利以來除了在洛迪橋戰役出過一次風頭,大部分時間都在無所事事的第三近衛師終於興奮起來,經過參謀部的偵查和制定的作戰計劃,第三近衛師以猛烈的炮火截斷了奧軍後續部隊和守衛木橋部隊的聯絡,得不到補充的奧軍守衛部隊在近衛師的進攻下迅速崩潰了。阿爾文齊在損失了6千多奧軍後向維琴查撤退了,達維多維奇聽到阿爾文齊撤退後,也隨之向北退守特倫託。

而透過這場戰役,拿破崙也意識到第三近衛師和義大利方面軍是兩支完全不同的軍隊。義大利方面軍強調的勇敢和榮譽,而近衛師更強調服從和秩序。

近衛師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木頭人,一旦制定了計劃就會按部就班的實施,這就使得近衛師能不打折扣的執行命令,但也暴露了近衛師固執呆板的一面。拿破崙對近衛師的評價是他們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一隻法國軍隊。

而義大利方面軍雖然有時過於散漫,但他們在戰場上迸發出來的那種熱情,往往可以讓他們發揮出超越自己的能量,擊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近衛師太過依賴於後勤補給了,近衛師的新式武器固然強大,但是都必須得到國內的補給,在戰場中繳獲的敵軍物資只能使用很少一部分。

在這方面就遠不如義大利方面軍了,不過拿破崙對第三近衛師師長貝西埃爾非常欣賞,認為這是一名勇敢而熱情的指揮官,他更應該指揮騎兵而不是近衛師這樣的步兵師。

拿破崙甚至提議貝西埃爾來義大利方面軍擔任騎兵指揮官,貝西埃爾對拿破崙的軍事指揮藝術非常佩服,但是還是婉言謝絕了拿破崙的邀請,因為他捨不得自己一手建立的第三近衛師。

進入1797年春,拿破崙在利沃裡戰役中擊敗阿爾文齊和普羅韋拉的聯軍。

1797年2月2日,被圍困了一個冬天的曼圖亞要塞的守軍,終於向義大利方面軍投降了。

奧地利宮廷在德意志和義大利兩個方向都面臨著法軍的攻擊。維也納的宮廷終於屈服了,2月15日奧國特使加洛侯爵和路易.查理會面。路易.查理同意議和,並派聖伯夫和加洛侯爵和談。

鑑於奧地利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路易.查理也無心太過削弱奧地利的力量。3月10日路易.查理把德意志戰場的指揮權轉移給貝爾蒂埃,自己帶著和談的訊息回到了巴黎。

和談在普拉特靈進行,奧地利的要求是1)法國以萊因河為界;2)威尼斯和阿迪傑河左岸歸奧地利帝國;3)曼圖亞和阿迪傑河右岸歸南阿爾卑斯共和國。

對此條件路易.查理並無太大的意見,但他要求威尼斯是否併入奧地利應當由威尼斯人自己決定。萊茵河右岸各公國內不得存在反法力量,且這些公國必須接受和法國簽訂關稅同盟協議。

鑑於奧地利處於交戰中的不利地位,而拿破崙還在義大利擴大戰果。1797年5月奧地利宮廷很快就同意了這些條件並簽訂了和平條約。

德意志戰場的法軍撤掉對累根斯堡的包圍,開始陸續撤回萊茵河左岸。

而在路易.查理出徵不久,義大利軍的勝利也讓西班牙國王在1796年8月,與共和國締結了攻守同盟條約(聖伊耳迭方斯條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