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1792

第474章

5月31日,從搖擺不定的登陸艇上踏上了堅實的土地,羅澤南終於忍不住跑到了一邊嘔吐了起來。

印度洋上的風浪比起南海的風浪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從上海到馬六甲都沒問題的他,在印度洋卻吐成了狗。

巴拉索爾郊外海岸上,舉目可見的都是椰樹沙灘,這種和家鄉截然不同的美景,終於讓這些經歷了印度洋風浪的年輕軍人恢復了生氣。

羅澤南帶著的一團士兵,都是招募不久的瀟湘子弟,這些來自湖南大山之中的農民淳樸而又吃苦耐勞。

第一次經歷這種遠洋航行的他們,上了岸之後就想躺在沙灘上,不過很快他們就被沙子燙的跳了起來,印度的高溫天氣已經把沙子快要曬熟了。

剛剛從顛簸的船上下來,就一頭栽進了印度旱季的酷熱之中,這真是從一個地獄進入到了另一個地獄。

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多少士兵發出抱怨的聲音的。羅澤南開始下令,讓兩名部下李繼賓、江中源對上岸計程車兵進行整隊,準備向巴拉索爾出發。

他們這次調來的3個團6千人,是來接手巴拉索爾的防禦,好讓原駐守巴拉索爾的第5師北上的。

當這些共和軍在氣溫炙人的沙灘上整頓部隊時,一陣微風從印度洋上吹了過了,這頓時讓這些已經曬的同瘟雞一樣計程車兵們舒服了許多。

風勢慢慢的開始變大,原本豔陽高照的天空很快,被從印度洋西南方飄來的雲層遮蔽,遠處的海面、地平線和天空融為一體,變幻為陰沉沉的鉛灰色。

大風吹走了徘徊於印度大陸上的暑氣,讓沙灘上計程車兵情不自禁的歡呼了起來。但是離岸邊不遠的運輸艦隊指揮官彭富安少將卻皺起了眉頭,他轉頭對著身邊的副官說道。

“向各艦傳令,半小時內結束裝卸任務,人員、彈藥、醫藥優先,軍裝等物資放到最後。半小時之後,不管艦上物資有沒有裝卸完成,都必須結束任務,準備返回吉大港。”

副官吳海南同樣關注這西南方雲層的移動速度,他謹慎的提出建議道:“以卑職看來,暴風雨抵達這裡起碼還有2個小時時間,是不是把卸貨時間延長到45分鐘為適宜。這場暴風雨應該是預示印度雨季到來了,雨季期間恐怕我們很難再給,沒有港口的巴拉索爾進行補給了。”

彭富安點了點頭,贊同了副官的意見。如同這位副官所說的一樣,當印度進入雨季之後,來自國內的海上補給頓時減少了,而連綿的大雨也並不適合作戰。

此時共和軍在加爾各答南面佔據了奧里薩邦的首府布巴內斯瓦爾,這座印度的神廟之城,在獲得了共和軍保護城市內的建築和居民的承諾之後,就開城投降了。

杜爾加布林、阿散索爾,這兩座靠著達莫德爾河的城市也被共和軍攻下了。兩座城市附近的拉尼甘傑大煤田,為共和軍的軍艦提供了優質燃料。

加爾各答已經成為了英國人在恆河三角洲的一座孤城,他們現在唯一的退路就是同印度糧倉比哈爾邦之間的水運聯絡。

位於恆河中下游的比哈爾邦,是印度平原最富庶的一部分,1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的近2千萬人。

共和陸軍雖然從東西兩面夾擊加爾各答,但是英國人並沒有陷入絕望的原因就是,他們依舊可以透過恆河從比哈爾邦獲得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其他物資補給。

在部下的進言後,愛德華·勞決定以豐厚的報酬,以及許諾在趕跑了中國人之後,將給予這些印度王公更多的自治權和土地之後,比哈爾邦的王公們組建了一隻15萬人的大軍,準備增援英國人。

同時愛德華·勞還派人向尼泊爾王國求援,以承認並支援其對西藏的統治權為條件,換取尼泊爾王國出兵。

尼泊爾王國的統治者是沙阿王朝22歲的國王尤金德拉,但是王國的大權卻在王太后拉利塔和首相比姆·森·塔帕手中。

在1814年,英印總督黑斯廷斯集中了24000兵力,兵分五路入侵尼泊爾。當時尼泊爾一面向中國求援,一面集結了12000人的軍隊應戰。

戰爭進行得異常激烈,雙方都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尼泊爾因寡不敵眾,中國援兵未到而失敗。尼泊爾被迫簽訂不平等的《薩高利條約》,割讓了大片領土給印度。

但這次戰爭的殘酷也使英國受到震動,放棄了繼續征服的打算。廓爾喀人也被英國人視為最好的僱傭兵,東印度公司開始招募這些人鎮壓印度叛亂和入侵印度其他地區。

1816年,首相比姆·森·塔帕為了抵禦英國人的殖民蠶食,同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達成了協議,在法國人的支援下,進行了一場西方式樣的政治改革。

在這場改革之中,尼泊爾開始恢復實力,並組建了一隻強大的軍隊。而英國人一直試圖阻擾尼泊爾的改革,並拉攏了他的政敵潘德家族。

當英國人的求援使者到達之後,尼泊爾王國的宮廷內就爆發了一次激烈的辯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