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1792

第474章

比姆·森·塔帕主張暫時不能出兵,應該再觀望下去,等待時機把比哈爾邦納入王國的領土。拉納·忠格·潘德卻認為必須出兵,因為中國人佔領了印度之後,就形成了對王國的包圍圈,到時失去了英國人的幫助,尼泊爾就會淪為中國的一部分。

在激烈的爭執中,早就對於比姆·森·塔帕獨掌大權感到忌憚的國王尤金德拉,選擇了支援拉納·忠格·潘德的意見,讓其帶來3萬大軍前去支援英國人。

尼泊爾王國的出兵,頓時引起了一部分比哈爾邦印度王公的警覺,他們開始派人向共和軍示好。

1836年8月底,馬德拉斯總督終於集結了一隻17萬9千人的軍隊北上,試圖打通馬德拉斯同加爾各答的陸上通道。

駐守布巴內斯瓦爾趙南澤手中只有兩個師一個團,總兵力不到1萬7千人,只是英軍人數的十分之一。

而布巴內斯瓦爾的居民並不願意這座城市成為戰場,他們派出使者請求共和軍離開。

趙南澤審時度勢,認為在沒有得到當地人支援的狀況下守城,只會讓共和軍陷入被動。

他同意了布巴內斯瓦爾市民的要求,但是他要求帶著這座城市80%的糧食。在緊張地爭論之後,趙南澤運走了75%的糧食。

從布巴內斯瓦爾保持著速度退卻到巴拉索爾,讓英軍指揮官以為他能抓住共和軍的主力進行決戰。

也因此,在越過布巴內斯瓦爾之後,英軍的前鋒行軍速度陡然加快了,而主力及後衛部隊則還是保持著原先的速度,這使得英軍3萬人的前鋒脫離了主力部隊3日以上的路程。

趙南澤毫不猶豫的在帕德洛克打了一場阻擊戰,英軍的前鋒在猝不及防之下,被趙南澤的預備隊從左翼擊穿了整條陣線而崩潰,共和軍損失不到300人,而英軍的前鋒只逃亡了不到3000人。

被共和軍當頭一擊之後,北上英軍的統帥喬治·懿律頓時陷入了保守主義。

他開始步步為營,把軍隊聚集在一起行軍,不允許他們之間超過1日的路程,準備就這麼穩紮穩打的推過去,一舉擊垮中國軍隊。

但是在布巴內斯瓦爾,英軍並沒有收集到足夠的糧食,而喬治·懿律的保守戰術,也令的軍隊的糧食消耗超過了預計。

為了保證軍隊有足夠的糧食,喬治·懿律下令對布巴內斯瓦爾附近的農村進行糧草徵集。

這一行動引起了農民的反抗,畢竟離糧食成熟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在擁有著絕對武力的英軍面前,農民的反抗很快被鎮壓下去了,就連布巴內斯瓦爾城內的糧食也被收繳去了一半。

9月15日,英軍和共和軍在帕德洛克再次開戰,激戰了一天之後,共和軍主動退去,英軍傷亡3000餘人,而共和軍損失不到百人。

喬治·懿律的手中還有近14萬人,而他面前的巴拉索爾已經再無險可守。而巴拉索爾後方的迪卡,是加爾各答西南方110公里處的港口,也是共和軍的後勤基地。

只要攻取了霍爾迪亞,加爾各答以東地區的共和軍就必須向他投降。喬治·懿律志得意滿,他認為捍衛了不列顛王冠上最耀眼的珍珠的榮譽,將會很快落在他身上。

喬治·懿律正陶醉於即將到來的勝利時,羅澤南的團再次從霍爾迪亞登上了運輸艦,這次他們將會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

和沒有什麼防禦的帕德洛克相比,巴拉索爾就是武裝到牙齒的一頭怪獸,整整三天時間,消耗了近1萬9千條人命,但是英軍還沒有佔據一面城牆。

和英軍相比,這次共和軍同樣付出了不少的代價,近2千人的損失,大部分都是傷亡在英軍攜帶的大炮之下。

雖然得到補充兵力的趙南澤,一度兵力擴張到2萬1千人,但是在這種消耗戰中,人員損失的速度實在是有些讓他心驚肉跳。

英軍的指揮官似乎毫不在意手下士兵的損失,只要共和軍佔據了優勢的戰場,他就會毫不留情的下令進行炮擊,完全不顧戰場上自己士兵的性命。

由於在北方還有一場決定性的大戰,巴拉索爾的大炮基本上都被調走,而趙南澤接到的命令就是拖住這隻英軍半個月時間。

有著3萬5千兵力的趙南澤並不認為這個任務有多少難度,但是他並不想成為北方大戰的陪襯,他想要透過擊敗這隻大軍來證明自己,因此才制定了現在這個冒險的計劃。

趙南澤現在只能祈禱,他的冒險計劃不會成為令自己終生悔恨的失誤。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