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作為家裡唯一的獨子,也是被寄予厚望,一家人多年積攢,從他十六歲開始,便大量供應他吃食,雖然肉類幾乎吃不上,但尋常米糧他基本上是頓頓飽腹。
對此,吳銘自然也不會浪費機會,從他十六歲至今,足足一年半的時間,他幾乎都是足不出戶,不曾離開過村子,全心全意修習武道,以求凝練出純陽血氣。
但,
現實終究有別於設想。
這一年半的時間,吳銘雖全力修行,可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原地踏步。
族長吳曲曾告訴他,對於他們這些尋常貧民之家,想要凝練純陽血氣,踏入武道門檻,屬於極難極難,因為缺乏銀錢,欠缺肉食的補充,更沒錢使用那些補充血氣的藥方,所以想要凝練出血氣,就只有憑藉自身體質,也就是所謂的‘資質’。
而據吳銘的仔細瞭解,這所謂的資質,並不是什麼根骨之類的東西,而是更為直觀的‘消化吸收’能力。
尋常貧民欠缺銀錢,欠缺肉食補充,要凝練出血氣,那自然就得從那些普通的米糧中汲取足夠的營養,因而消化吸收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凝練出血氣,反之則越難。
整個吳村,百餘戶人家,幾乎每一家的男丁,在十六歲之時都會嘗試習武,凝練血氣,可真正天賦異稟,練出血氣的,屈指可數,百不存一。
至少今世的吳銘,就不屬於天賦異稟的那類。
從布袋中取了一些粗糧。
吳銘又從床榻裡側拿出了另一個乾癟的布袋,接著便從布袋內摸出了數個曬乾的大紅棗,掂量了一下布袋裡所剩無幾的紅棗,吳銘微不可查的搖了搖頭。
想他前世,雖也是底層小人物,但尚不至於吃不起肉食,連紅棗都是家裡珍貴之物,僅供他一人食用,且一年半以來,修行也始終原地踏步,難免令人困頓。
片刻後。
一鍋雜糧粥煮好。
劉氏和吳鈺只各取了一小碗,至於幾顆紅棗則分毫未動,全部留給吳銘。
吳銘看著碗中的紅棗,心中有些雜念漂浮,或許他此生真的沒有資質,也許不該追求武道,倘若老老實實的做活,思考一些賺錢的門路,說不定能夠改善生活。
不過這些雜念也只是一閃而過。
且不說一家人省吃儉用,供他習武,至今一年半有餘,縱然他覺得希望小,家裡人也不會讓他放棄,何況他腦海中還有一副不知來歷的黑帝伏魔圖,更不可能困頓於平凡。
吃過餐食之後。
吳銘便獨自來到了院裡,迎著朝陽,身軀挺立,一手下垂虛託丹田,一手上浮高舉過頂,同時左膝微彎,右腿橫起,停於左膝之上,擺出一個‘純陽引血樁’的樁姿。
純陽引血樁,一種有助於牽引氣血,凝練血氣的基礎樁功,在這方世界基本上是完全普及的狀態,一般來說無論高低貴賤,修行起步都是從這一樁功開始。
“引血為基,純陽誅邪。”
吳銘擺出樁功架勢後,便閉上眼睛,心中唸誦口訣。
樁功的口訣本身其實沒有什麼效果,但其本身卻蘊含著一些武道修行的至理,其中所謂‘誅邪’,並非誅殺外界邪魔,而是將自身雜念心緒視為邪魔,以樁功為基,鎮壓自身雜念,集中心神,以感受自身氣血之律動,牽引氣血,以凝練血氣。
這方世界的武道修行,以蘊養血氣為基礎,一旦能凝練出一股純陽血氣,便能以此為基礎,緩緩淬鍊身軀,極大的改善自身體魄,等閒三五人難以近身,手持利刃,更能與妖物搏殺。
強大的實力,才是武夫們地位截然不同的根源。
就這樣,
吳銘保持著樁姿,整個人一動不動,仿若與環境融為一體,不知不覺間,自身念頭似都消失了,對外界的感知全然消除,所有的感官都收斂到了體內。
此刻的吳銘,能清晰的感知到他的心跳,隨著每一次心跳,周身血液在體內奔流,同時便有一股股蓬勃的血氣煥發,但這些血氣根本不受控制,散亂一團,無法凝聚收斂。
“凝血引氣。”
吳銘意念收斂合一,嘗試引導體內那散亂的血氣,一點點的將之收束,彙集,然後使其導向腹部丹田,整個過程猶如在泥濘之中拉拽車架,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不知過了多久,吳銘的雙眼陡然睜開,整個人一下子脫力,跌坐在地上,同時汗如雨下,僅僅頃刻之間,整個內衫就被汗水完全浸透。
“差一點,又是差一點。”
吳銘坐在地上不斷的喘息,一連緩了小片刻,這才緩過氣來,緊皺著眉頭。
只要將全身散亂的氣血捋順,引導聚斂,歸入丹田,便算是完成第一次凝血,將一步踏入武道的門檻,但他每一次都在最後的歸納丹田時卡住。
氣血搬運乃是有損耗的,每當他聚斂氣血,將至運往丹田之時,都因損耗過大,而導致最後一步無法完成,在丹田之外潰散。
“我的資質,應當不算極差的那一種,以我如今的境況來看,每次都只差最後一步,倘若能夠有一份溫養氣血的藥方,或者是一些氣血渾厚的肉食,便有機會衝破過去。”
吳銘反覆思考自己的整個修煉過程。
若真是資質極差,那應該都無法做到聚斂氣血,若是資質極高,那就應該是輕鬆凝血,似他這種境況,很像是介於中間位置,不上不下。
倘若他生於城內的大戶人家,甚至稍微富裕一點的人家,也許他早就完成了凝血,踏入武道的領域,但可惜他此生就是誕生在貧民之家,能夠讓他每一餐飽腹的同時,額外再吃上幾個紅棗,就已經是一家人的極限,甚至為此都有些難以維繫了。
“想辦法弄點肉食麼?”
吳銘一念及此,腦海中閃過了吳四九慘烈的死狀,不由得又搖了搖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