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開局帶走扈三娘

第203章 黃袍加身

內閣輔臣為五到九人,不得超過九人。

內閣設立首輔一人,次輔一人。

首輔和次輔不兼任其餘官職,其餘輔臣由六部尚書、大理寺卿等官員兼任。

天漢首屆內閣成員,分別是首輔李綱、次輔張叔夜,輔臣宗澤、徐處仁、黃繼、何灌、种師道。

宗澤兼任吏部尚書。

徐處仁兼任戶部尚書。

黃繼兼任禮部尚書。

何灌兼任兵部尚書。

种師道兼任西軍都督。

地方廢路改省,大宋二十五路改為二十五省。

省設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保安司,分別負責一省的行政、司法和安保,三司互不統屬分權而治,直接隸屬六部。

廢州和軍改為府。

府設知府、同知、通判,以及保安團。

改革軍制,廢除樞密院、殿帥府,設立東南西北中五軍都督府。

五軍都督府隸屬兵部,互不統屬。

兵部有出兵之令,而無統兵之權。五軍有統兵之權,而無出兵之令。

另設御林、神衛、神機三軍拱衛京師。

取消廂軍、鄉兵,府設保安團,縣設保安營。

保安營隸屬保安團,保安團隸屬保安司。

-----------------

這一年,大宋成為歷史,遼金局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國攻陷遼國中京,遼帝耶律延禧剛逃入燕京,就得知耶律餘睹投降了金國領金兵來攻,嚇得逃出居庸關逃到鴛鴦泊躲避。

驚恐之中的耶律延禧又聽信了蕭奉先的讒言,將晉王賜死。

晉王素有威望,百官將士們聞知他冤死的訊息,十分悲傷,從此遼軍人心更加離散。

金軍在耶律餘睹的引導下繼續進攻,逼近耶律延禧在鴛鴦泊的行宮。

耶律延禧率領五千衛士倉惶逃到西京大同府,慌亂中把傳國璽都遺失在桑乾河。

金兵逼近西京,耶律延禧又從大同北逃夾山,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

耶律延禧北逃,留下南府宰相張琳、參知政事李處溫與秦晉國王耶律淳留守燕京,遼國大臣將帥對耶律延禧失望透頂。

在顧誠黃袍加身的那幾天,為救大遼,李處溫外靠怨軍,內結都統蕭幹,紅袍加身擁立耶律淳為帝。

遼國一分為二,局勢更加混亂。

屋漏偏逢連夜雨,麻繩專挑細處斷。

耶律淳才登基沒幾天,在內外壓力的夾擊下一病不起駕崩了,這對遼國而言,又遭重創。

遼國即將覆滅,新鮮出爐的天漢必須得搶先攻佔燕雲。

九月末,登基一個多月的天漢皇帝顧誠,下旨北伐燕雲。

-----------------

西軍各大佬坐看顧誠清君側,認為南來子此舉必然會引發大宋內亂,到時大家也就可以擁兵自重。

結果卻是令西軍各大佬驚掉了下巴。

南來子兵不血刃地進入東京,萬民擁戴中完成了政變。

這讓西軍大佬驚疑交加,認定南來子接下來對付的就是他們了。

結果南來子除了任命种師道擔任要職外,並未對西軍有任何舉動,就像是西軍不存在。

隨著肅貪和新政在全國推行,西軍地盤受到了嚴重波及,西軍大佬根本壓制不住洶湧的軍心民情。

西軍各大佬這才知道南來子使用的陽謀根本無解,只得紛紛向顧誠投誠。

顧誠登基,任命种師道擔任西軍都督,並且進入內閣成為七大輔臣之一,進爵雍國公。

新帝這般器重,這般用人不疑,在前朝是從未有過的,這讓种師道深受感動。

遼國潰不成軍,跟金國交戰勢在必行,西軍需要穩定西北局勢策應西線,种師道奉命到西北統領西軍、整編西軍。

秦風路被改名為陝甘省,永興軍路改名為永興省,隨著种師道到達西北,兩省的三司長官同時到達。

軍政司法三司分立,整軍的同時,新政也開始實施。

軍制改革,破除了西軍由將門壟斷的局面,中下層將士有了上升之路,將士們歡呼擁戴。

原西軍大佬們只得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不想被手下幹翻,只得老老實實地接受整軍。

幸好是种師道擔任西軍總督,顧誠給了許可權,這使得西軍大佬只要老老實實地接受整編,就能在新西軍佔據一席之地。

若是有誰還想擁兵自重,呵呵,不好意思,种師道不會容情。

顧誠調任种師中擔任北軍副總督。

-----------------

走馬上任北軍總督的許貫忠,發出召將令。

北軍副總督兼北軍第一軍總兵種師中。

北軍第二軍開陽軍總兵韓世忠。

北軍第三軍廉貞軍總兵楊志。

北軍第四軍天權軍總兵張清。

北軍第五軍玄武軍總兵呼延灼。

北軍第六軍飛豹軍總兵林沖。

北軍第七軍奔雷軍總兵魯智深。

北軍第八軍落石軍總兵吳玠。

北軍第九軍總兵折可存。

許貫忠發號司令,兵分兩路。

由北軍副都督种師中為主將,率第一軍、第二開陽軍、第四天權軍、第九軍,從河東省向遼國西京道大同府發起進攻。

許貫忠親率第三廉貞軍、第五玄武軍、第六飛豹軍、第七奔雷軍、第八落石軍,從河北省向遼國燕京城發起進攻。

天漢軍北伐,開啟了國戰。

大軍還未開拔,遼國南部的各個城池,已經暗流湧動。

-----------------

天漢匡復元年十一月初,北地風雪如刃。

鋪天蓋地的風雪當中,一行數十人正在雪地當中艱難穿行。

這一行人,都裹著厚厚的皮裘,雪天路滑,皮裘上都沾滿了泥土,牽著的戰馬也因為冬日趕路掉膘,越發的顯得馬瘦毛長。

最前方向導模樣的中年漢子停下腳步,轉身對第二人說道:“相公,風雪實在是太大了,咱們得先找個地方避避風雪。”

被稱作相公的人,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青年喘著白氣問道:“這裡距離涿州還有多遠?”

嚮導說道:“還有三十里路程,就算要趕路,天黑前都不一定能趕到。”

青年舉目四望,到處都是一片白茫茫,又看了身後的扈從,一個個臉上凍得發青,就說道:“那就找個地方先歇息一下。”

這般惡劣的天氣行路,即使是嚮導也難免身心俱疲,聞言喜道:“相公,請跟俺來。”

嚮導不愧是活地圖,在雪地裡走了小半個時辰,就找到了一處只剩下殘垣斷壁的廢棄村落。

“相公,這裡原先是個不小的村子,年前毀於戰火,前面拐角處有個山神廟儲存還算完好,咱們就去那裡歇腳……”

嚮導說著,就看到了前方山神廟外,有一隊人馬。

這支隊伍有上百人,見同樣來了一群人,頓時拔刀挺槍衝了過來。

青年的扈從反應也非常迅速,丟下馬四下散開,依託殘垣斷壁進行狙敵。

青年手持大弓,大聲喊道:“且慢動手,對面可是常勝軍郭藥師郭將軍麾下部曲?”

已經衝到十幾丈距離,為首一人聞言停下腳步,舉起左手,身後的百多人齊刷刷地停下腳步。

“你們是什麼人?”為首之人聲音清冽,竟然是一個女人。

“天漢鴻臚寺卿馬擴,奉吾皇陛下旨意,前來見郭將軍。”

青年正是馬擴,以天漢鴻臚寺卿的身份,前來說降常勝軍統帥郭藥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