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祖輩傳下來的觀念,依舊讓他對這種“新花樣”有些犯嘀咕。
陳海洋穩穩地騎在前面,腳踏車鏈條發出輕快的聲響。
他頭也未回,聲音帶著笑意。
“哥,鮮魚是好,但鮮魚能放幾天?”
“咱們得讓魚不僅僅是魚。”
“它的是能走出白沙村,走出東海市,甚至擺上全國人民飯桌的‘硬通貨’!”
到了縣城農貿市場。
正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的時候。
魚腥味、蔬菜的清新味、肉類的羶味,各種氣味混雜在一起。
空氣中充滿了濃郁鮮活的生活氣息。
陳海洋的目標十分明確。
他徑直奔向水產乾貨區。
攤位上凌亂地擺放著各種魚乾、蝦米、海帶。
陳海洋拿起一條看起來黑乎乎、乾巴巴的黃花魚乾。
他湊近聞了聞。
一股不太新鮮的鹹腥味,直衝鼻腔。
“老闆,這黃花魚乾怎麼賣?”
攤主是個精瘦的中年男人,眼皮耷拉著。
他瞥了陳海洋一眼,語氣懶洋洋。
“兩塊錢一斤,愛要不要。”
陳海洋又拿起旁邊一種用破舊油紙包著的小魚乾。
他用手指捏了捏。
又硬又柴,像是已經存放了很久。
“這種呢?”
“小雜魚乾,八毛一斤。都是漁民自己瞎曬的,便宜貨。”
攤主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陳海生也湊過來看,忍不住咂了咂嘴。
“海洋,這玩意兒……能好吃?”
陳海洋沒有立刻回答。
他能清晰感知到。
這些魚乾在被製成乾貨的過程中,其本身的“生命活力”幾乎流失殆盡。
只剩下濃重刺鼻的鹹味和粗糙不堪的口感。
甚至,有些魚乾還隱隱散發著一絲腐敗前的“焦躁”情緒。
一種源於物質本源的細微波動。
“走,去市裡看看。”
陳海洋放下手中的魚乾,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
第二天,兄弟倆擠上了前往東海市的班車。
市裡的農貿市場和百貨商店,無論是規模還是商品種類,都遠非小小的縣城可以比擬。
在一家規模不小的百貨商店副食品區。
他們看到了包裝相對好一些的魚罐頭和用禮盒裝著的魚乾。
陳海洋仔細檢視了配料表和生產日期。
他又不動聲色地,再次動用了潮汐印進行感知。
“哥,你看這個紅燒魚罐頭。”
陳海洋指著貨架上一個不起眼的鐵皮罐頭。
“油放得非常大,味精也加了不少。”
“裡面的魚肉,估計早就燉得稀爛了,吃的就是一個調料的味道。”
“還有這個,所謂的‘特產’魚片。”
他拿起一包,分量極輕。
“薄薄的一小包,就要一塊五毛錢,魚的味道淡得很。”
潮汐印反饋給他的資訊,更加直觀,更加深刻。
這些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深加工產品。
雖然在保質期和表面賣相上,確實有所提升。
但普遍存在著過度加工、風味單一、營養流失嚴重的問題。
那些魚肉在被層層工序處理之後。
其蘊含的,源自海洋深處的“靈氣”,幾乎已經蕩然無存。
只剩下被各種化學新增劑,強行塑造出的“標準化”味道。
“機會啊!”
陳海洋的心中,湧起一陣難以抑制的興奮。
市面上這些粗製濫造的產品,簡直就是在給他陳海洋送機會!
品質不高!
口感單一!
包裝簡陋!
這些,全都是他們白沙村可以強勢突破的口子!
他腦中靈光一閃。
潮汐印,竟也隨之微微發熱。
他彷彿已經清晰地“看”到。
白沙村那些被村民們以前不太看得上眼,個頭小,但肉質卻極為鮮嫩細滑的“刺婆子魚”。
如果用一種特殊的海鹽,進行輕微的醃製。
再以純淨的海風,自然風乾到七八成的程度。
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本身的鮮甜和柔韌口感。
那滋味……
光是想想,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
這種魚乾,一旦做出來,絕對能秒殺市面上那些又鹹又硬的大路貨!
還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大黃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