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天色還沒亮,王遠就起床晨跑,王遠這鍛鍊身體從五歲開始,科舉除了需要學識,還需要一副好身體。
天色剛剛破曉,王遠便開始晨讀,那是比雞叫的都準時。
而到了這時,家裡的人也都開始起床了。
家裡的弟弟們,都被各自母親強迫著,趕過來跟著一起讀書。
他們都沒到唸書的年齡,在李夫子那待了幾天,就被趕回來了。
幾個嬸嬸也只能歇下,自己兒子也是天才的想法。
除了弟弟外,還有姐姐和妹妹,女孩子們則沒人要求,都是看她們自願與否。
王遠倒是很支援,不過樂意來的,也就王遠的幾個姐姐。
母親就是讀書人家庭出生的,對於讀書自然是喜愛的,在他的影響下幾個姐姐也都很喜歡。
本來爺奶也是不樂意的,不過王遠就說道:“會讀書識字的女子,也能高嫁一些。”
吃過早飯王遠就開始寫春聯。
除了幫自己寫,還會幫村裡其他人寫。
爺爺覺得這是有面的事,所以不管誰來他都同意。
至於王遠也是無所謂,就當成練字好了,反正一個村大部分人,都大字不識一籮筐,也看不懂呀。
往常都是買幾張紅紙掛著就算好了,現在上面有幾個字,就更加了不得了。
吃過早飯後,父親和爺爺兩人,便將去年新打的大木桌搬到院子裡,並且整理一些紅紙等物。
因為有碳盆在一邊,王遠倒也不是很冷。
春回大地新萬物,
福滿人間照千家。
不得不說經過三年的訓練,王遠的字終於走出了狗爬,一個個十分端正的館閣體。
館閣體是科舉要求的字形,更何況李師也不會其他的字形了。
古代想練習書法,那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畢竟練習書法總不能靠想象吧。
得看到實體字呀,而這又從何來呢?
字貼!
字帖是書鋪,除了科舉用書之外最貴的型別,而且還分了好幾個檔次。
最次的就是附近縣學夫子的字型。
稍微好一些的就是朝堂官員的字型。
再好一些的就是一些名人大儒的字型。
再好一些就是古往今來中字型的大成者。
最好的自然是字帖中的孤本,比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蔡邕的飛白體………
而且這字帖最黑心的地方,是每本字帖裡的字只有幾十個,想要湊齊常用字,花費可不小。
看見王遠家院子,已經擺好書案,並且開始寫春聯後。
其他村民也都開始出動,想求取一副春聯。
好在都是鄉里鄉親,沒人真的厚臉皮,直接拿張紅紙過來,多多少少還是帶些東西的。
兩個雞蛋、一個紅封、一擔柴火………
臨近中午,五爺爺家的大孫子王磊,急急忙忙的擠開排隊的村民跑了進來。
“三爺,三爺。我是大磊呀,丁家那邊的人,又來找大姑鬧事了。三爺你快來幫幫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