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遠可不認為,他身後的是嘉靖皇帝,因為那股香味實在是太濃了,在香味之中含有一絲的尿騷味。
這讓第一次聞到的王遠十分不適應,不過王遠還是連忙專注於寫作,能在考生中隨意行走,肯定不是一般太監。
這權利就連那些官員都沒有,他們只能在殿側望著。
王遠也不知道,身後那太監待了多久,不過等聞不到香味的時候,已經寫了百來個字。
……
黃錦今日跟隨主子來到謹身殿前,就被特意吩咐關注一個叫王遠的考生。
這人他也有所耳聞,從六年前那個不足十歲的神童考中秀才,再到被徐階長子徐璠收為徒弟,再到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特意在自家主子面前提到這人。
黃錦也是沒想到,一年前自家主子吩咐,不得以年齡論高低的話語,才得以考上舉人的王遠,竟然與自家還有些關係。
王遠的祖父和他黃錦一樣,都是興王府的老臣,王遠的祖父王鵬飛他還記得。
因為會時常講一些府外面的事情,讓當時年紀尚小的主子高興,親自賜了個“鵬飛”的名字。
看著如今的王遠,黃錦也是想起,當年王鵬飛是十六歲來到了興王府當護衛。
如今他的孫子,也是十六歲考中進士,即將為朝廷效力。
這是自己人啊!
回到屏風後,黃錦將自己看的那十幾個人的文章,大致給嘉靖說了一下。
重點當然是王遠的文章,因為王遠寫的快,如今草稿已經寫完,正在謄抄工作。
所以黃錦也是囫圇的背了下來。
嘉靖一開始聽到其他人的,還不以為意,這些年他都聽膩了,也就是那一番大道理翻來覆去的講,有時候或許有些新意但也就那樣。
但是聽到王遠的文章,又有了不同。
天道降下災難不一定是昏君,而是明君必要經歷的波折。
誰敢說軒轅皇帝、禹王不是聖賢,他們也正是平定了災難,這才被封了聖王。
而他嘉靖又何嘗不是如此?
從一介旁支藩王,到如今君臨天下的皇帝,經歷了多少磨難?
用大禮儀之爭按死了當時的權臣楊廷和、因為發生了爭貢事件所以實行了海禁、發生了壬寅宮變所以搬到了西苑、因為發生了倭亂打了十餘年的倭寇、俺答漢入寇京師他也圓滿搞定………
至於那些每年都會發生幾十上百起的自然災害,就不用提了。
而後又聽到往後面的拍馬屁,更是不由的飄飄欲仙。
廢話,現在看了那麼多小影片,還能不知道怎麼拍馬屁,最得領導喜歡嗎?
最後聽到那三個革新之策,不由的更是滿意。
尤其是第一項禮儀方面的改革,他嘉靖繼承皇位的法理就是皇明祖訓,奪權的根本就是大禮儀。
可以說大禮儀,就是他嘉靖最引以為豪的成就。
夏言也就是因為推動了大禮儀之爭,才被他任命為首輔,也是因此以夏言那臭脾氣,嘉靖才忍他到嘉靖二十七年。
看完這三點,他不由得感慨不愧是興王府的老臣,就是得他心意。